这些天,徐文俊一直忙着与村民们商讨加入青尔康果蔬合作社的事情,他希望通过合作社带领更多低收入村民脱贫致富。
徐文俊今年59岁,是一位保加利亚华侨,前不久刚刚当选为浙江省青田县仁庄镇小令村村委会主任,青尔康果蔬合作社是他担任“村官”后要为村民做的第一件事。
回国前,徐文俊一直从事国际贸易生意。在国外打拼了20多年的他几年前回到小令村,发现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和妇孺,村子的集体经济也非常薄弱。思虑了很久,徐文俊拿出自己的养老金成立了“青尔康果蔬合作社”,买回了大量进口蔬菜种子,带领留守村民在抛荒的田里种起了“洋蔬菜”。
在今年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徐文俊被选为村委会主任。他说,为家乡作贡献,仅仅捐钱并不够,他有责任有义务利用自己在国外的视野和见识帮助家乡发展。
徐文俊希望利用青尔康合作社,带动村民致富,提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同时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危旧房改造,改变小令村的村容村貌。
逆出国潮而动,与徐文俊一样,青田县有一批华侨放弃海外事业,脱掉洋装回到家乡做起了“村官”。
据青田县相关部门统计,在今年的换届选举中,全县403个村选举产生了57位华侨村官,总数比上一届增加了60%,其中41人还担任了村两委“一把手”。而在上届36名华侨村官中,有32人今年再度当选。
青田地处浙南,是著名侨乡,全县有23万名华侨,遍布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原来华侨回报家乡大多是以捐资做善事的形式,现在他们不仅投入资金,还主动投身到家乡的农村建设中来。”青田县侨办主任徐向春说,他们敢干事、能干事,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
周亮洪是西班牙华侨,今年以高票再次当选为方山乡周岙村村委会主任。周亮洪32岁时出国,在西班牙等国做了23年的出口贸易,3年前,周亮洪回乡看望母亲,正赶上周岙村村委会选举,村民们一致推举每年热心资助家乡公益事业的周亮洪为村委会主任。
当选村主任后,周亮洪把国外的生意全部交给子女管理,一心一意做起了“村官”。看到村里不少农田荒芜,他与村委和村民商量,把农田充分利用起来,打造生态村庄。他带头捐资拓宽村里的道路,3年来,他个人捐款就有70多万元,发动群众筹资300多万元。
在周亮洪的带领下,周岙村如今造好了村道,修通了自来水,下一步,他还打算利用村里的荒山、荒地,开发观光农业,发展生态旅游。周亮洪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拥护,今年的换届选举中,村民再次推选他为新一届的村委会主任。
“当村长不是来享受的,是要带动整个村来致富。”周亮洪说,自己一家在国外打拼多年,也算富起来了,但一个人富没用,所以才决定回家当这个“村官”。
据了解, 青田的华侨“村官”,年龄大多在45~60岁之间。他们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又有强烈的乡土意识,想为家乡做点事情。“回乡当村官,既有事业发展上的考虑,也是为了回报家乡、实现自我价值。”徐向春说。
再次当选船寮镇朱店前村村委会主任的洪树林,是位柬埔寨华侨。洪树林原来在柬埔寨做外贸生意,一次回乡,洪树林看到朱店前村的大部分劳动力都在国外,村里十分落后。2008年,他决定放弃在国外的生意,回乡竞选“村官”。“我就是想为村里做点事。”对于当初竞选村委会主任的动机,洪树林这样解释。
高票当选后,洪树林安排好在柬埔寨的生意,前往越南、泰国等地,考察当地农业开发情况。“要改变整个村的面貌,基础设施一定要跟上。”之后,洪树林出资在村里修建了新楼,还修了水泥路。“路修好了我还要组织开发山地资源,种杨梅、药材,把村里水质很好的湖泊修成天然游泳池。再过1年你们来这里,就是很有特色的农家乐。”这名华侨“村官”的作为也赢得了朱店前村村民的认可。
青田县官员认为,大批华侨回乡不仅带回了资金,更重要的是将国外先进的发展理念带了回来。县委书记王通林认为,华侨“村官”视野广、理念新,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望,“华侨人才的回归,也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鲜活力量”。
记者注意到,针对华侨当“村官”这一新的社会现象,青田县委、县政府也在认真研究,通过建立跟踪培养机制,帮助华侨村官熟悉农村政策、增强工作本领、发挥自身作用。青田县还酝酿出台政策,对华侨“村官”给予必要的配套政策,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热情。
本报记者 董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