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猛是山东信力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力化工”)的副总经理,张洪涛是这个公司的办公室副主任。2010年,徐和张的身份大变。两人是信力化工的上级单位山东信乐味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乐味精”)的员工,徐是团委书记,张是团委副书记。
变化的起因是“集群建团”。2009年底,徐猛参加山东信发集团(以下简称“信发集团”)及其关联企业经验交流会,与信发集团的团干部私下交流,信发集团新上两条聚氯乙烯生产线。回去后向信乐味精的董事长于素平建议投产PVC产品。后经过信乐味精与信发集团高层商议,此建议迅速成型。因为此事源于团委的动议,信乐味精高层便将此事交给团委实施,徐、张两人的身份就此变了。
信发集团始建于1972年,这家集发电、供热、电解铝等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诞生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这家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产业链上催生了一批大大小小的相关企业约72家。
把龙头企业的共青团影响力制度化
信发集团的团委下设13个二级团委和3个驻海外团支部,35岁以下青工有2.1万人。各公司团委分别下设团支部5~6个,团小组20~30个,组织机构健全,分工明确。
信发集团团组织的活跃常常会吸引一些有业务往来相关企业的员工。“我(打球)打得也挺好,我参加你们的比赛吧。”这样一来二去,启发了信发集团团委和团茌平县委的团干部。很多小企业没有团组织,但信发集团团委帮一下、带一下,就能自然地把与信发集团相关企业的团组织建立起来。那就意味着,在茌平县1/3的非公企业都建起了团组织。
2009年,团茌平县委在团聊城市委的指导下,通过多次召开座谈会、交流会、推进会,形成了集群建团的初步思路。信发集团团委发布的2009年第一号文件就是《关于组建信发集团集群团建联席机构的通知》,当地团干部把这种团建模式定义为“1+X”建团。
2010年伊始,团聊城市委就专门下发文件,召开专题培训班,以“两新”组织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其中,“1带X”作为信发集团集群建团创新模式被固定下来。截至目前,已经有22家信发集团的相关企业建立了团组织。
这个思路也在信发集团的二级单位团组织中尝试实施。事实上,让最初动议此事的团干部没有想到的是,很多二级单位间的联建,也推动了上级公司团组织的建设。
山东信发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发建材”)是信发集团的关联企业,2008年建厂,90%以上都是青年员工。信发集团在广西设厂后,需要的开关来自信发建材,为降低成本,广西信发专门为信发建材在广西划立厂房,建起信发电器广西分公司,直接在广西生产开关。广西信发团委一并帮信发电器广西分公司建起了团组织。通过青年之间的交流,改进了产品,实现了技术上的提升。
信发建材分厂成立了团组织,给总厂的共青团工作形成了“倒逼”,总厂的团组织由此很快建立并完善。
集群团建凝聚企业内生力
山东信发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发化工”)是信发集团的二级子公司,该公司的团委书记介绍,信发化工团委与关联企业山东信力达纺织有限公司和山东信发电力实业公司(以下简称“信发电力”)两个公司的团委建立联系后,“除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还与联建单位互相帮助,解决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些难题。”
信发化工在二期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防爆开关,以前遇到这样的问题,都是从外地采购,发货速度慢而且运输成本高。该公司通过团组织的渠道与信发电力取得联系,信发电力团委和技术部积极联系行业专家,并派人到外地厂家学习,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制造出自己的防爆开关,不仅价格低廉,而且质量优良,满足了公司的需要。
“通过团组织联系,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一级一级汇报了,促进了企业的内生力提高。”团委副书记王燕说。事实上,团组织联建,不仅对信发集团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带动了一批关联企业的发展。
山东信源铝业有限公司是信发集团的下属子公司,其轧杆车间有300多人,其中182名是青年,这个车间一年有3万多吨产量,该产量在亚洲属最大。随着企业的发展,产品的科技含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合金铝杆是用在冰箱、空调、汽车散热器上的产品,以前多靠进口,要想生产这种产品,对人的要求非常高,一开始懂这个技术的比较少,而一些下游公司已经非常完善了。”轧杆车间团支部副书记焦景涛介绍,公司除了积极协调一些学历比较高的人补充到车间外,还通过与方正铝业等关联公司联建,加强交流。
此举让焦景涛和他的同事感觉非常受益:“方正铝业(山东方正铝业有限公司)由专门人员处理铝灰,通过学习他们,我们在铝灰回收利用方面节约了很大的成本,一开始每炉次只能回收三四十公斤,现在能达到四五十公斤。而我们在混合炉的一些操作上,有共同点,我们的团员青年与他们的职工进行技术交流,带动了他们的产品质量。”
王燕说,其实这种“1带X”的团建模式,同样可以借鉴到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而实际工作中,一些从事企业管理的年轻人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
信乐味精信合部的刘振铺,一直有向信发集团及其相关企业学习的想法。通过联建活动,了解到信发华宇在企业管理方面很有独到之处,通过团组织联系,得以到信发华宇企管部学习。“通过学习,收获非常大。”刘振铺说,尤其是在制度制定方面,以前,在信乐味精的发酵车间,制度制定过程中,考虑速度方面的东西比较多,但是通过学习意识到,这个车间属于高危车间,一些安全要素的控制需要在制度中有所体现。于是,重新修改、制定了相关制度。
搭建人才培养的大平台
信乐味精精制车间有一名员工叫杨光辉,实习了半年就被信乐味精聘用。杨光辉在工作中提出了很多有关发酵的小改革小建议,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班长。
信乐味精最缺的就是专业人才。信发集团是某校的企业实习实训基地,了解到信乐味精的情况,信发集团团委向信乐味精提供了这个信息,并帮助信乐味精取得企业实习实训基地资格。
“一些学校通过基地给我们输送了很多专业人才,现在已经接收了20几个。”张洪涛说,杨光辉就是通过这样的实习留住的人才。
“1带X”建团,不仅帮助企业招来了人才,还促进了企业间人才的流动。
李新祥原本是山东信发希望铝业有限公司企管部的一名员工,通过团组织之间的交流,加强了与关联企业信诚纸业的联系。信诚纸业原本就是李新祥的亲属经营的企业,通过团组织的活动交流,信诚纸业的领导越发感觉到李新祥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优势,坚决要求他回到自己的企业工作。现在,李新祥已经成为信诚纸业的一名主管。
很多关联企业因为规模上的限制,在员工培训方面有所滞后,而现在,小企业的培训资源就没有那么局限了。信发集团有一个专门的教学楼,定期组织青年员工学习交流。团组织有联建关系的企业员工,同样获得了这样的机会。此外,关联企业现在也有更多渠道组织员工走出企业,向其他企业学习,当然,这样的机会更多的会落在团组织评选出来的优秀员工身上。“集群建团为配套企业的人才开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李新祥原来的同事陈桂勇这样感慨。
采访中,信发集团的一些关联企业的青年员工表示,他们最看重的就是拓宽了青年之间的交流渠道。
信发建材团委书记张博说,以前组织联谊活动,有的员工不知道,“都开始怪我,说‘我们除了干活就是干活,也没啥活动’”。现在,张博定期组织青年员工到信发集团的实习教学楼学习,张博觉得,有了这样的活动载体,青年的向心力、凝聚力都增强了。2009年,该公司实现销售额4000多万元,2010年猛增至1亿多元。
现在,在信发集团,一个员工有事情,已经不是一个企业的事情了。信发集团有一名员工的孩子出生后得了怪病,孩子身体不见长,反而越来越消瘦。这个消息不胫而走,这名员工所在的企业以及该企业的关联企业,总计6个企业的员工都开展了捐助行动。
团聊城市委书记彭志国人认为,信发“1带X”集群团建是基层团组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企业关系机理、着眼于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服务青年工作生活,创造性建立的“两新”组织团建新模式。
针对青年在“两新”组织尤其是非公企业中大量聚集的情况,去年以来,团聊城市委将“两新”组织团建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一些类似信发集团的基层单位,大胆创新,探索出了多个符合各类组织特点、适应不同青年群体需求的团建新模式。这些经验做法正在全市推广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