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6月0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去哪儿找那么多人读中职

樊江涛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02日   02 版)

    820万——2011年全国中职学校指导性计划招生人数,遭遇“脱离实际”的质疑。对此,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处工作人员认为,计划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是合理的。如果要和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中职学校的招生人数就应该在820万左右。

    “我们太需要有技术的蓝领!”采访中,几乎每位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告诉我,现有的中职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要。中职生和高中生的比例达到1∶1,甚至高于1∶1,为的就是调整教育结构。

    为此,从2005年开始,中职学校大规模扩招。国家每年在给各省(市、区)下发招生计划的同时,不惜重金,相继出台免学费、发放助学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吸引生源。

    遗憾的是,源自“计划”的需求,却在现实中遭遇招生难的尴尬。

    以河北省为例,2010年下达的中职招生计划为45万人左右。而当年,该省参加中考的考生为70万人,其中,45万人选择升入普通高中,就算剩余的学生一个不落都上中职学校,也只完成了招生计划的一半多。更何况,许多没有读高中的学生,直接选择了工作。

    另有一项针对西部农村学生的专题调研发现,愿意上中职的人仅有22.7%,70%的学生选择读高中,即使没有考上,他们也愿意复读。这项针对41个国家级贫困县、2216名初中生的调查显示:上中职是农村初中生最不情愿的选择。(《中国青年报》5月30日)

    我的采访经历,也对此做了验证。

    在一所县级职教中心,三个年级只有20多名在校生,面对只给四五个学生上课的教师,校长感叹:这简直是对我们老师的一种侮辱。招生计划的重压下,一些中职学校虚报人数,整洁漂亮的校园里,几乎看不到学生。“招生计划能管学校,可管不了学生啊。”一位校长对我坦言。还有一些学校,甚至试图钻国家政策的空子,虚报人数以套取资金。

    近几年,为了吸引中职生源,钱没少花,可中职教育并没有像想象和计划的那样繁荣昌盛。我不知道这些现实,制定招生计划的人有没有看到,是不知道,还是视而不见?

    在论证820万招生计划“符合现实”时,教育部的工作人员算了这样一笔账:

    “如果把820万乘以2,是1640万人。”——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今年全国有1750多万初中毕业生,按照高中生、中职生1∶1的比例,中职招生计划设置在820万人是合理的。

    可是,这位工作人员在做数学计算时,忽略了高中录取比例的提升。以河北省为例,2005年,高中录取率为64.6%,2009年,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81.7%。这就意味着,1750多万初中毕业生中,根本不可能有820万潜在的中职生生源。虽然各地陆续将非应届生纳入招生范围,但数量毕竟有限。

    坐在办公室里,从数字到数字,加减乘除算得再娴熟,也只能是纸面上的“实际情况”。如此得出的计划,难逃“官生数字”的窠臼。问题是,究竟哪种“实际情况”才应该是制定计划的依据,教育行政部门的愿望和受教育者的意愿,哪一个才是出台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被虐待的老人
被“苹果”诱惑的政府采购
东莞有接纳“治安高危人员”的胸怀吗
达标的汽油让汽车趴下了
毛泽东的中学作文能得多少分
去哪儿找那么多人读中职
海口“斜塔”:一座危楼的自我举报
税改意见不能被“沉没”
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