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紫荆侠”成为香港社会的焦点话题。这位戴着面罩、衣着性感、夜入笼屋向穷人发钱派粮的女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有关“紫荆侠”的最新消息是,她于近日突然探访位于佐敦的一间“食物银行”(为经济有困难人士提供暂时性膳食支援的机构),除带来大量即食面外,更向在场约60名长者每人送上100港元。“食物银行”负责人惊叹:“她能独自托起大号饭煲,而这个煮60人饭量的电饭煲,重约50磅(约45斤),平时需要两位工作人员抬。做侠士的人,果然气力非凡!” 据在场人士回忆,“紫荆侠”身高在1.65米~1.7米之间,说话的声音很斯文,且鲜用语气助词,像是30岁左右的女人。
颇具神秘色彩的“紫荆侠”俨然一位瞬间崛起的超级巨星,人们热切地搜寻和谈论着关于她的一切。有网友将“紫荆侠”与诸位香港名媛一一对号入座,包括乐于行善的性感女神周秀娜、有“鲨鱼女”之称的香港名媛陈细洁、拥有骄人身材的富家女庄思敏,都被怀疑是“紫荆侠”,但均被当事人一一否认。也有香港学者从社会保障和贫富差距的角度分析“紫荆侠”的行为,认为其义举切中了香港社会的病灶,还有人则对“低胸行善”颇为关注,支持、反对者皆有。此时的“紫荆侠”如同一粒掷入庸常生活的石子,激起众人心中的涟漪,也引发各种诠释和解读。
一位行事中规中矩的慈善达人,未必会受到广泛关注,而从装扮到行为方式,“紫荆侠”身上独特的侠义气质,却激发了人们对于“侠”的想象和期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侠文化”地位独特。在儒家建立的严密群体伦理社会结构中,侠代表了一种孤独、一种背叛、一种出走。侠不仅仅是武功技术的拥有者,更指向一种浪漫和孤独的情怀,一种追寻个体自由和正义的执著,和以个人力量对抗世俗价值的傲气。
现代社会中,个体公民期待以国家的形式实现平等、自由和正义,通过国家的“善治”传递个体的“善意”。但现实同愿望之间却常常存有距离,当一些人觉得这样的距离过大,便尝试着用一己之力去一点一滴地改变现实,在中国侠文化里,“侠”也基本上是从 “家”与“国”出走的个人。因为“侠”之所为戳痛了某些社会固疾,代表了某种社会情绪,因此成为人们心中浪漫而孤独的偶像符号。导演李安说,“每个人心中都有李慕白”。又或者,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紫荆侠”。
众所周知,香港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当健全,像“食物银行”这样的救助机构,许多内地人士恐怕此前闻所未闻。但即便如此,依然有“紫荆侠”这样的市民提醒着香港社会,政府和社会在许多方面做得还不够好。香港各界也容忍和呼应着这样颇具想象力的提醒,并借此反思社会运作机制的缺失和不足。
而在香港之外的其他地方,虽然没有“紫荆侠”的出现,但却不代表个体公民所期待的价值都一一得以实现,这背后甚至隐匿着某种无奈和漠然。从这个意义上说,“紫荆侠”所触动的,也绝不仅仅只是香港市民的心。
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