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6月0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换一种方式“吃水”

哈尔滨:重新“发现”松花江

本报记者 吕博雄 实习生 王茜 通讯员 李兵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06日   04 版)

    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村民王月梅一直守着松花江打渔,“一年到头也赚不到啥钱。”她根本没想到,随着松花江湿地的开发,自己家门口最近也变成了风景区。现在,一起打渔的邻居都在忙着适应新职业——有的改行当了导游;有的筹备渔具,开展垂钓旅游服务。据说,同乡胜利村小七队的59户村民,抓住湿地旅游开发的机会,干脆整村搬进由“小别墅”群组成的现代都市村庄,干起了“农家乐”。

    这种改变,也发生在哈尔滨市松花江沿岸的千家万户当中。哈尔滨市下辖的137个乡镇中,濒临松花江的41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30%。随着近几年当地湿地旅游建设的推进,沿岸农民也正在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

    南方许多大城市江河被渠化的今天,松花江沿哈尔滨绵延120公里,依然保持着蜿蜒曲折的原生状态,实在是一笔天赐的资源。“横向对比,哈尔滨近年来的经济总量已落后于兄弟城市,唯有找准方向,才能迎头赶上。”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盖如垠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要培育建设周期较长的新经济增长点,更要利用城市自身优势,发展旅游是绝佳选择——以旅游来惠民生,以旅游来调结构,以旅游来促进环境保护,“我们决定,不拘泥于GDP指数,也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是实实在在地让老百姓过上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好日子。”

    最新调研证明,时至今日,在哈尔滨,松花江流域内形成的湿地面积达468平方公里,仅自然形成湿地就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4%,是哈尔滨恢复松花江水生态与城乡一体化、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最佳契合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百年哈尔滨如今决定换一种方式“吃水”,使这个城市与松花江一同迈入人水和谐的时代。

    源于发现的“水经济”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歌曲《太阳岛上》风靡全国,曾勾起人们对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区的无限想往。可大多数人不知道,太阳岛风景区只是哈尔滨市已开发及正在开发的11处类似湿地之一。而风景独特的金河湾湿地、阳明滩湿地等景区资源,一直不为人知。3年前,很多湿地景区甚至人迹罕至。去年,全年湿地游的游客也仅有56万人。目前,哈尔滨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在20%左右,远低于欧洲滨水城市60%的标准。

    这是遗憾,也是机会。研究了这些问题之后,去年8月,履新不久的哈尔滨市委书记盖如垠在探察松江湿地的船上,即兴抒怀七律一首,以“辽阔松江何许言,滨城得景靓其间”的诗句,表达了对哈尔滨湿地资源新发现的惊喜。他提出,努力打造中国最大原生态多样性城市湿地景观,使“湿地旅游”成为哈尔滨市继“冰雪节”之后的第二张城市名片。

    这发现,也得到外界的认可。前不久,哈尔滨荣获了由亚太旅游联合会颁发的“大美湿地城市”称号。

    “水”字与“冰”字,笔画只差两点儿。但作为一个城市的发展思路来讲,两种定位,市民完全是两重感受。以往,人们熟悉“冰城”哈尔滨,浪漫、激情,旅游主要局限于以冰雪节为主打产品的冬季,只有几个月的活跃期,相关就业、经济发展同时受到局限;现在,哈尔滨要打造“冰城夏都”,把水的四季样态,逐一呈现在全国游客面前。已经开通的15条湿地旅游线路,将使哈尔滨旅游季延长至八九个月。

    哈尔滨市旅游局局长杨杰说,从全国看,很少有其他城市,特别是北方城市,具有如此独特、鲜明的内涵型水生态资源——大大小小滩岛20余个,总面积超过245平方公里。大小滩岛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城中原生态多样化湿地。

    《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百里生态长廊总体规划》编制人员黄利群、许士国等曾对哈市的湿地生态环境进行过详尽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城市湿地主要植被群系有十余种植物,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就有3种。湿地已查明的鱼类有37种,占黑龙江全省鱼类总数的35%。

    如今这个城市正以“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的气魄和紧迫感,在丰富自己的新发现。投资2.54亿元的五项沿江湿地路网工程年内就将建成,到时候游客驱车从主城区抵达湿地景区,将从1小时缩短为20分钟;总投资100余亿元的松花江避暑城也已开建。在全市宾馆接待能力不足的现状下,这个城市已开始动员大小招待所提高规模、层次,甚至新办家庭旅馆可以暂时免税经营。

    “一江居中、两岸繁荣”

    提及儿时的松花江,曾在环保部门工作十余年的原哈尔滨市环保局副局长李贵友不胜唏嘘。上世纪50年代,江水清澈、水产丰富,他和伙伴常常到江边游泳、垂钓。随着上世纪50年代及改革开放后沿江工业的建设,松花江变了。

    “在上世纪70年代,松花江主体水质能够达到三类水;80年代末期,只能达到四类水了;到90年代中期,基本上就不能游泳了。”李贵友说。哈市农委渔政处提供的数据显示,1988年的渔业产量,只有1959年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松花江鱼类资源量,30年间减少了80%。

    这些,刺痛了2009年刚刚上任的哈尔滨市委书记盖如垠。市委连续召开了七、八、九次全会,用科学发展的思路和目标统一思想。

    哈尔滨拥有松花江、呼兰河等众多大小河流、湖泊,水资源丰富。由于历史原因,江北一直是洪涝灾害多发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而且松花江干流和支流污染、滩涂无序开发、河道占用等问题日益严重。

    如何做好“水”文章?2009年,盖如垠首次提出了“以水定城”理念,即城市发展以水系网络为骨架,以松花江沿岸产业带开发、呼兰河以及肇兰新河综合治理为重点,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随水系湖泊建设、整治构建,形成“北国水城”新格局——计划利用松花江天然丰富的水资源,向北引水,通过水生态环境修复和综合整治、污染控制与水系连通,建设人工水系湖泊、沿岸绿化、河湖连通的河网体系,并建设8座铁路桥、78座公路桥和68座步行桥,完成水城的主干骨骼建设。

    松花江北岸堤防和堤顶路工程将同步启动。总投资超过70亿元,涉及河道111公里,集防洪、交通、景观、岸线整治、生态修复于一体,堤防防洪能力全部达到百年一遇标准,成为哈尔滨“水城”战略的重要安全屏障。

    经过几年的建设,松花江水质重回三类水标准,江边又有了垂钓者。从2009年起,哈尔滨完成了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规划24个项目,总投资近28亿元,松花江哈尔滨段的排污主力“三沟一河”得到有效治理。仅去年一年,松花江干流出境水质主要污染指标就累计降低12.9%。

    松花江的水质经历了从清澈到污染,又逐渐好转的过程,松花江湿地也经历了由退化到修复的过程。而这个转变过程,也被认为是哈尔滨发展思路的转变。哈尔滨市长林铎在前不久的一次环境会议上就强调,环境保护要与转方式、调结构,以及惠民生、促和谐结合起来。

    生态的改善,使哈尔滨增添了开发利用松花江及其湿地的信心。在哈尔滨“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发展战略中,松花江第一次被赋予重要的意义。

    具体产业规划“一横一纵一园”中的“一纵”,就是以松花江为依托的旅游产业带。松花江及流域湿地的开发寄托了哈尔滨太多的期待,以湿地旅游为主打的旅游业被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被视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增长点。

    “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上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下可提高居民收入。”盖如垠说。按照哈尔滨的旅游发展规划,未来3~5年,哈尔滨计划建设松花江湿地十景、松花江十景、太阳岛十景,形成湿地景观链以及包括旅游、休闲度假、房地产等在内的沿江产业带。

    开发与不开发之间

    “冰城夏都”的定位,掀起了当地人对松花江开发建设的热情。但怎么建设,市委、市政府一直在开发与不开发,甚至多种开发方案中权衡。

    湿地因其对环境保护的特殊意义,在生态学上通常被誉为“地球之肾”。哈尔滨的干部们都知道,对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是前提——只在邻近城市的滩岛进行小部分的开发,且核心区域是不能进入的。最大限度保护湿地原生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松花江湿地开发进程中,哈尔滨坊间曾流传这样的段子:在长岭湖湿地及月亮湖湿地的规划中,有关部门曾费尽周折引进了多家开发商共同开发,方案报给市领导时,却被全盘推翻。得到的答复是,“开发不好,不如先养鱼”。

    黑龙江省环保厅总工程师赵宴滨介绍,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净化水源等方面都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区域气候的变化、水资源过度开发、工农业生产活动的持续干扰等因素,在哈尔滨人对湿地的概念和功用不甚明了的年代,松花江湿地曾一度呈现出中度甚至重度退化。就在去年,还有企业向松花江成吨排放工业废水。就在今年5月初,松江江流域的一片200亩的湿地还被毁湿开荒。 

    如今开发湿地是否意味着更大程度破坏?如何在开发的同时,保护湿地、“收复”湿地?

    在开发与不开发之间,哈尔滨有自己的权衡。

    狗岛是松花江泛洪区自然形成的梭形岛,目前正在开发建设,而其生态恢复工程总投资就达2.4亿元,包含水系开挖、护岸、进出口水闸、环岛路等。开发旅游项目计划投资却只有1.13亿元,主要建设湿地高尔夫球场、马术俱乐部、驿站广场等。

    在这个城市,去年曾产生一年之内4次改版哈尔滨地图的“城建速度”,在“奋起追赶,努力晋位”的新一届市委班子的口号下,哈尔滨以整个城市的名义提出“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以加快建设。但这个城市并没有急躁和忽视自然规律。盖如垠说,相比于多数国内城市河流渠化、硬化,原生态是松江湿地的最大特色,不能拿出最佳的规划方案,不如搁置开发,着力改善生态。

    为此,急性子的哈尔滨人干出了一些慢性子的事。虽然松江湿地旅游开发非常紧迫,哈尔滨市水务局对于被破坏湿地的治理方针仍以自然恢复为主。湿地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加之哈尔滨周围的湿地由于前期破坏比较严重,植物群落经过演变、生息,到产生最适合湿地生长的物种,一般来说,需要10余年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

    粗犷的哈尔滨人也学会了在湿地开发前精心地约法三章。最近出台的《松花江湿地旅游管理办法》,开宗明义就强调了湿地保护优先的原则。此外,还有诸如滨江湿地风景区“六不准”等管理框架,沿岸农民也被要求必须以村集体为单位成立旅游公司,杜绝小规模的零散开发。

    开发与不开发,都体现了城市科学发展的要义。不久前,第二届“冰城夏都号——哈尔滨市民宣传哈尔滨旅游大篷车”已经驶向全国,哈尔滨人藉此希望,让全世界的游客共同来感受人水和谐的新哈尔滨。

    本报哈尔滨6月5日电

哈尔滨:重新“发现”松花江
“把民营医院当生意做,是一种堕落”
外媒称暂时还看不到下一个李娜
一次挫折让丁宁豁然开朗
美媒称第三场是决战
国青亚青赛前景蒙上阴影
国足热身赛小胜乌兹别克斯坦
中华龙舟大赛在江阴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