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6月0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中国选手法网夺冠成国外媒体的报道重点——

外媒称暂时还看不到下一个李娜

本报记者 慈鑫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06日   04 版)

    李娜夺得法网女单冠军,成为今天国外各大媒体体育报道的重点。许多媒体肯定了李娜夺冠对中国和世界网球运动发展的积极意义,也有报道认为,中国出现第二个李娜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美国《纽约时报》在题为《李娜阻击斯齐亚沃尼》的文章中表示,“李娜在夺冠后的谈吐举止,让人看到了这名中国选手的魅力和风度。至于李娜的火暴脾气,在职业网坛根本算不上什么性格缺陷,比李娜脾气更暴躁的网球运动员并不鲜见。李娜让欧美人对中国运动员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她扩大了中国运动员的国际影响力。”

    李娜夺冠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网坛来说,都是一件大事。《纽约时报》的另一篇文章称,“李娜打开了中国网球走向繁荣的大门。在中国,网球运动人口仍然较少,但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有条件打网球的人越来越多,李娜此次夺冠无疑会吸引更多的中国人拿起球拍。”

    英国《卫报》在题为《李娜创造历史》的文章中表示,“李娜参加决赛的当晚,据官方估算有6500万中国人观看了电视直播。这一数字要比意大利全国的人口还多。中国人在用球拍参与的运动项目上向来实力出众,在李娜创造历史之后,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潜力势必也会进一步展现出来。”

    有WTA官员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对李娜夺冠表示激动,因为这预示着世界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很可能在中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商机。该官员表示:“WTA一向看好中国市场,这也是我们几年前就在北京设立亚太办事处的原因。网球运动在中国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可以预见,李娜夺冠所产生的刺激作用,将是其他任何推广手段都无法比拟的。”

    不过,《纽约时报》的报道对中国网球后备人才储备也表示了担忧:“很难说中国还要多久才能出现第二个李娜。我们知道,以李娜、郑洁为代表的这一代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正是奠定中国网球运动走向世界的第一代人,她们应该是打基础的一代人,现在却成为成绩最辉煌的一代人。李娜已经29岁,还能坚持多久呢?至少现在还看不到中国下一个李娜在哪儿。”

    本报北京6月5日电

哈尔滨:重新“发现”松花江
“把民营医院当生意做,是一种堕落”
外媒称暂时还看不到下一个李娜
一次挫折让丁宁豁然开朗
美媒称第三场是决战
国青亚青赛前景蒙上阴影
国足热身赛小胜乌兹别克斯坦
中华龙舟大赛在江阴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