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6月0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机关晨会讲学党史 结对学子传播党史

福建团组织:让党史学习深刻起来

本报记者 王烨捷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07日   03 版)

    看似枯燥的党史学习有了新方法。

    在福建各级各地团组织中,过去那种“听几次讲座,写几篇心得”的党史学习活动的肤浅方式已很少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每天机关干部在20分钟晨会上的党史学习交流,以及与结对大学生群体定期地深入探讨。

    团福建省委办公室干部张阿峰已经读了3遍《苦难辉煌》,还把家里的“毛选”、“邓选”都重新翻出来读了一遍。他过去从未如此用心地准备过一次党史学习;这一次,他是“被迫地主动学习”,“晨会时要上去讲课,自己只有‘半桶水’都不好意思拿上台讲,下面听课的还要提问呢”。

    晨会课上听讲和提问的都是机关同事,一切还好说。他担心的是与自己定点联系的福建农林大学2010级农学专业学生交流,“跟学生聊天其实很难的,他们有时会提出奇怪的问题,知识面不广的话,会招架不住”。

    在福建省,党史学习讲究的是“入心”。团干部们不仅自己要从党史学习中理解党的工作、思考团的工作,还要尝试帮助身边的普通青少年认识党、了解党、理解党、拥护党;既要提升优化个人的知识结构,又要学会用群众工作方法帮助青年学生提高社会观察能力。

    这样的党史学习活动少了几分形式主义,多了几分“挑战性”。

    “我在团省委有个大哥哥”

    福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大三女生王薇薇在团福建省委有个“大哥哥”,名叫李朝阳。女孩儿说不清楚他的具体职务,平时都唤他“朝阳大哥”。

    李朝阳是团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王薇薇所在的女生宿舍是他定点联系的一个点。

    今年3月开始,团福建省委出台了“五个一”的新规定,要求各地各级团干部都要联系一个高校或者高中班级、一个学生宿舍、一个大学骨干学院小组、一个就业创业项目团队,还要联系一所高校或者高中,由团干部前去做“与信仰对话”讲座。

    李朝阳每个月都会和同学们见上一两次面,一起看红色电影、唱红歌,参加合唱比赛、演讲比赛,一起去学生食堂吃饭,网络、手机沟通频繁。

    临近毕业的姑娘们有时会向他抱怨“就业难”,有时看了一部红色电影就向他追问那段历史,有时向他垂询到底要“考研”还是“考公”。

    曾有一段时间,王薇薇和室友们集中关注了“北大学子卖猪肉”、“大学生排队应聘殡仪馆工作”等新闻,一度对当下的就业环境产生反感,怪应试教育、怪企业剥削。李朝阳把自己多年来接触的人和事讲给她们听,结论是,“先把自己打造成人才,是人才就会有人抢。”

    宿舍里的每一个女生都有毕业后考公务员的想法,认为那是一个“金饭碗”,而且,在女孩们心目中,那“只是一个金饭碗而已”。“没什么责任意识,没意识到那是一个能为未来中国发展作出贡献的岗位。”王薇薇在李朝阳的建议下读了《苦难辉煌》一书,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令她感动。

    白求恩刚来中国时,对这里的医疗条件、医务人员水平很不满意,“他是在看到了、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百姓在艰苦环境下的创业过程后才慢慢理解、融入进了中国,最后还向被自己批评过的中国医生道了歉。”

    作为工科生,薇薇和她的室友们正在有意识地读一些文史类的“红色小故事”,“了解历史,理解中国共产党以后,反观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会觉得那是一种必然经历的阶段,每个国家都有这样的时期。”

    逼着提升群众工作本领

    与大学生直接对话,对于团干部们来说算是件“难事儿”,同时也是不得不练的一项群众工作本领。利用全团掀起“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活动的机会,福建团组织决定把团干部们拉出去“遛遛”。

    团省委学校部部长苏畅是最早被“遛”的团干部之一。当时为了给团干部们提升知识结构,团省委专门组织了一场进高校前的内部“试讲”。

    “试讲”人群被分为团省委常委、处级干部、副处级干部、科级干部、普通干部和下属事业单位干部6类,每类干部中抽签决定一名“试讲”人员。苏畅就是处级干部中被抽到“试讲”的那一个。

    会议室讲台下,坐着团省委全体机关干部,复旦大学教授、省委党校讲师团教授、省直机关党工委领导,大伙儿都是来给“试讲”选手“挑刺儿”的。

    苏畅的讲座主题是“在对信仰的不断追求中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考虑到大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她特意与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相结合,比如将日本核辐射事件日本政府的组织处理办法与汶川大地震时中国政府的处理方法做了比较。

    但只有这些显然是不够的。有人建议她发言时带些笑容,不能站在处级干部的立场去“教导”学生,而是要站在朋友的立场去和学生“交流”;有人向她提出了学术上的建议,须要重点强调信仰和信心之间逻辑关系的转化,着眼于如何将信仰与信心联系起来。

    五味杂陈中,苏畅的文字变得更加感性和流畅,她工作以来首次尝试书写“感性”的历史故事,“完全被‘逼’出来的,跟学生交流一定要靠故事,有时还要结合自己的人身经历,否则他们不爱听。”

    团干部张阿峰最近也在琢磨怎样引导自己联系的大学生“学党史”的问题,他暂时还不敢“下手”,“现在跟他们聊学习、工作比较多,思想上的引导要再熟悉些才行。”

    追求思想交流才能持续和有深度

    推荐几本书、写篇读后感,或者邀请专家搞一场讲座,这样的学习方式最大的问题是肤浅、不深入、缺乏针对性。团福建省委副书记兰明尚认为,“学党史”的重点“是思想交流,是为了帮助今天更好地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回顾历史”。正是因为有了“思想交流”,才有了每天清晨团干之间观点的碰撞,才有了把团干部当成“大哥哥”的大学生,“现在的观点碰撞,是未来进一步思想认同的铺垫”。

    截至目前,福建全省共组织专职团干部进校园活动43场,全省高校学生参与人数约11200人,组织团员青年党史学习交流会413场,参与人数为34706人。

    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巡视员、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博导林强,多少年来一直在个人讲座中探索如何让青年学生“喜闻乐见”,“比如多讲些故事,少讲些大道理”。他对团干部走进高校“谈信仰”、每日晨会互动讨论的做法表示赞赏,“题切得准,而且这么做有持续性,不容易流于形式”。

公布一把手电话 是不是个好制度
雨降水涨
《中国青年报》,我的第二教材
发展中国论坛年会9月举行
河南理工大学设立“傲立创业基金”
龙岩先行先试 织就民生保障网
福建团组织:让党史学习深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