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6月0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4年帮助农民工子女6000多人 志愿服务时间超两万小时 行程6万公里

华中师大:大学生公益社团播种希望“心心火”

本报记者 甘丽华 通讯员 党波涛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09日   08 版)

    5月27日中午12点10分,李雪娇和其他9名同学准时在牡丹园集合,然后一起步行去街道口坐公交车。他们的目的地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红光路上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利民学校。在那里,他们每人负责一个班级的教学,有教英语、数学的,也有教素质教育课的。每次都要上两节课,上完课回到学校已经是满城灯火了。他们是华中师范大学“心心火”义教之家的社员,每个周五下午到利民学校义务支教。这样的活动,“心心火”已经坚持了3年多。

    华中师范大学“心心火”义教之家是一个以校内各院系免费师范生为主体、为农民工子弟提供义务支教服务的大学生公益社团,成立于2007年3月。4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武汉三镇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派出义教超过5000人次,帮助民工子女6000多人,志愿服务时间已超过两万小时,行程达6万公里。他们还自主开发专门针对农民工子弟的“心火素质课程”,发起成立关爱农民工子女基金。

    “农民工子弟需要我们”

    说起“心心火”义教之家,不能不提及的是创始人乔燕飞——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级中文专业本科生,现为武汉大学国学专业研究生。创立“心心火”专门帮助农民工子弟,缘自他内心的一个痛——当年表弟被务工的姨妈带去北京,由于疏于管教,表弟沉溺于网络,难以自拔。

    乔燕飞知道,在中国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有上千万农民工子弟和他的表弟一样跟随父母进城读书,由于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帮助,一些人很容易就走上歧途。“农民工子弟需要我们,我们青年大学生应该为他们做点事情”,乔燕飞说。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创立了“心心火”义教之家。

    “心心火”义教之家现拥有新老会员700多人,跨学校20个院系,如今社团注册人数281人,其中国家免费师范生比例占78%。3年来先后在春苗、创新、东升、校鹰、荣祖、四海、团结、新科、青山区农民工之家、青菱、为民、利民等学校开展活动。截至2011年3月,他们已派出义教5000多人次,帮助民工子女6000多人,志愿服务时间已超过20000个小时,行程达60000余公里。目前,“心心火”义教之家已形成“为心而来,踏实民主”的社训和“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社团精神。 

    “心心火”主要有义教部、雏鹰班和辅导部三个部门,分别开展不同的义务支教活动。义教部每周五下午去农民工子弟学校为孩子们上课,内容涉及基础课程语文、英语等,以及思想品德、地理、历史、美术、音乐、体育等素质课程。

    雏鹰班每周在华中师范大学校内开办专门为农民工子弟设立的完全免费的周末辅导班,面向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学生。除了课堂授课之外,雏鹰班还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辅导部是为了弥补义教部和雏鹰班活动的不足而成立的。社团在义教学校以及媒体的帮助下,选择20~30名品学兼优但又家庭贫困的学生,提供免费的家教辅导,切实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

    “长大后我要成为你”

    2009年4月,一个叫江岭的孩子通过武汉晚报联系到“心心火”义教之家辅导部(免费家教),结识了“心心火”社员龚欣。从此,龚欣每周都到江岭家里为他辅导功课。每次辅导,龚欣来回在路上要花近3个小时。

    由于父母打工很忙,从鄂州来到武汉的江岭觉得自己很孤单,对学习没有兴趣,一直想退学。因为听不懂武汉方言,江岭在班上受到排斥,渐渐地被孤立。这种孤独感加剧了他退学的念头。“没毕业出去是给别人打工,毕业了出去还是给别人打工”,刚读初二的江岭就认为读书没有多大用途。

    为了找回江岭的自信,龚欣先带他去看了利民学校和四海小学。到了那两个学校后,江岭才知道武汉还有那么多和他一样的孩子——背井离乡,为了生存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大城市里。他们也曾遭人白眼,甚至遭受过不公正待遇,可他们依旧是满脸灿烂的笑容。

    提起龚欣,江岭更愿意叫他为大哥哥。“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发奋振作的,只是记得当初听到龚欣大哥讲农村孩子俞敏洪三次复读考北大的故事时我很受鼓舞,并且在心里树立了一个榜样。”江岭说,龚欣大哥给他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一种情同兄长的关爱与温暖,以及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可能是因为平时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管教,江岭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得满口脏话、脾气异常暴躁。“可是龚欣大哥哥从来都不冲我发脾气,他总是一点一点地纠正我。他教我微笑着把‘对不起’、‘谢谢你’挂在嘴边,他督促我记下每天自己说过的脏话和用过的文明用语。后来,别人听到我的文明用语后,总是对我微微一笑,而我也竟然慢慢地喜欢看别人对我微笑。那种感觉很温馨很美好。现在听到爸爸妈妈怄气说脏话,我都会很严肃地批评纠正他们。” 

    如今,已经读高中的江岭腼腆而又认真地说:“我也想考华师!将来像龚欣大哥哥一样站在讲台上,去帮助更多的孩子……”

    “责任让我坚持”

    文学院中文2010级的陈景亨是“心心火”义教之家义教部成才组的组长。作为组长的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社员细心体贴。

    每周一上午,陈景亨都要细心准备中午组内的例会。例会是在室外召开的,从寒冬到酷暑,陈景亨始终坚持参加,从不请一次假。因为在他心里,这是一种责任。例会上,他安排好社员下一周的义教活动,并在社员去义教之前认真审阅大家的教案。

    每周五的陈景亨最忙。担任组长后,他周五几乎没有吃过午饭,因为没时间。中午一下课,他就得赶去集合然后带队去义教。社团并不要求组长每次带队去,陈景亨说:“我坚持每周都去,一是想念孩子们,想为农民工子女多做一点;二是一路要照顾组员,不去的话自己会担心。”

    在利民学校四年级任教的杨泽华社员说:“每次去义教,都有不同的感受,有时也会有一些失望的情绪,但更多的是感动和责任。这是一群江城流动的花朵,他们也应有属于自己的春天。毕业后将走向教师岗位的我们,关爱农民工子女,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师范生技能,更多的是学习怎样与学生相处,怎样担负起人民教师的责任。”

    一切的坚持,只是源于对农民工孩子的爱。

华中师大:大学生公益社团播种希望“心心火”
山东新疆少年儿童手拉手
广西在京务工创业青年子女清华北大校园行活动举行
团情微讯
西安外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