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东营6月10日电(记者董伟 闵捷)今天,中国石化在山东东营召开胜利油田发现50周年、产油10亿吨总结表彰大会。
1961年4月16日,经过我国老一辈石油地质工作者的艰辛探索,华8井喜喷工业油流,由此揭开了渤海湾地区大规模油气开发的序幕。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孙焕泉在大会上说,50年来,胜利油田广大干部职工以国家主人翁姿态,艰苦创业,攻坚克难,建成我国第二大油田。50年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0.6亿吨,生产原油10亿吨,均占我国陆上油田探明储量和原油产量的五分之一。
胜利油田的意义不仅在产量上。我国石油工业奠基者之一康世恩曾这样形象地比喻胜利油田的地质状况:“一个摔碎的盘子,又被踢了一脚,七零八落,再也拼不起来了。”胜利油田囊括了世界油藏类型的2/3以上,被称为“地质大观园”,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勘探开发难度之大国内外公认。面对如此复杂的地质状况,胜利油田走出了自己的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创造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鱼骨状分支水平井、水平井分段压裂开发技术,创出40多项水平井技术应用方面的全国第一。
——突破了高温高盐和98%极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大关,攀上了国内外三次采油技术的高峰。
——形成了独有的特超稠油藏开发技术,使深2000米以下、油层薄2.5米的特超稠油藏得以有效动用。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胜利铁军”的努力。1964年1月25日,党中央一声令下,1万多名来自大庆、玉门及青海等地的老一辈石油人,会师渤海之滨、黄河两岸,打响了继大庆会战之后全国第二场石油大会战。“那时的黄河口白茫茫一片盐碱地,会战大军没地方住,就住老乡的牛棚、羊圈;没水喝,就喝长着绿毛的积水;没粮食,就吃野菜、草籽……”说起会战时的艰苦,75岁的“老石油”杨洪太唏嘘不已。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说,胜利油田面对复式、隐蔽、低渗、超稠、滩浅海、小断块等一系列勘探开发难题,面对老油田开发中的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等各种困难,坚持实施‘科技兴油’战略,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挑战极限,加强理论和技术创新,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先进适用的勘探开发理论和配套技术,有力地促进了油田增储上产、持续稳产,为我国乃至世界石油工业的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中国石化将传承胜利精神,坚持艰苦创业和科技进步,统筹调整境内和境外、常规和非常规等油气资源结构,为国家提供更多的优质清洁能源,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对能源的需求。
相关文章: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