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的中国,毅然向非洲兄弟伸出援手。历时6年、耗资9亿元人民币建成了这条“东非交通大动脉”。

    “这是对当时非洲大陆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曾连任三届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的萨利姆·艾哈迈德·萨利姆说。

    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的恶化引发了中国外交格局的重大变动,中国逐渐走上同时与美苏两个大国对抗的道路。争取“两个中间地带”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

    中国一方面积极支持亚非拉等国家的反帝反殖民主义;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同西欧和日本的关系。周恩来曾在1963年底至1964年初出访亚非欧14国,亚非领导人也频频访华。1964年中法两国克服了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上的巨大差异,实现建交,震动了世界。

    上世纪60年代末,中国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公认的独立力量。与此同时,国际形势的发展也为中国调整外交战略提供了契机。此时,中美关系从表面看没有出现任何松动,但两国最高领导人却各自以独特的方式,谋局布子,着手调整战略态势,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做准备。

    1972年2月,尼克松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标志两国开始走上关系正常化的道路。

    30多年后,曾以周恩来总理助理身份参与尼克松访华活动的熊向晖,翻着一份泛黄的美国新闻处电报回忆道,尼克松访华受到“美国人民压倒多数的支持。两党所有的政治领袖实际上都和尼克松总统一样,具有同中国重新建立联系的愿望。”

    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先是中英关系由代办级升格为大使级,而后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中国还与联邦德国、澳大利亚等建交。1972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同外国建交最多的一年。

    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已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起正常的外交关系。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而且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准备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文明之花盛开雪域高原
10亿吨的“胜利”
大学不得虚报就业率
中欧青年辩论赛全国选拔赛拉开帷幕
泰安3人制售盗版《语文报》被判刑
张太雷
用生命高扬共产党员旗帜
筚路蓝缕外交路
精神卫生法草案开始征求意见
盐湖股份与中川矿业共拓海外钾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