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6月12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质朴的乡村爱情让谁汗颜

刘畅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12日   03 版)

    《乡村爱情交响曲》亮相北京卫视之后,据说收视率创下新高,也由此引来诸多批评,诸如没有反映民生艰辛,回避了日渐严峻的占地问题和养老难题,对于农民生活缺少“体恤”和“温暖”。面对种种批评,本山传媒副总裁刘流的“只看收视率”、“别人爱说啥说啥”的最新表态再次引来“炮声隆隆”,被指责为“耍大牌”和“强词夺理”。

    其实,指责文艺作品“逃避现实”的论调,对于公众而言,也许并不陌生。比如,80年代唱响改革开放的时代旋律,人们沉浸在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春天喜悦里,就有媒体批评一曲《乡恋》是靡靡之音。要求艺术作品像史书一样客观冷静、像檄文一样义正辞严,多少有点求全责备。相反,艺术作品与社会现实的“反季节”现象,倒是引人深思。比如,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很多描述上流社会和宫廷生活的作品,深受观众喜爱。有人说,看到影视作品里主人公童话一样的美好生活,很多人想象着自己也拥有一样的生活,而暂时忘却了生活的窘境和现实的烦恼。这也是喜剧作品风行不衰的社会心理和现实原因。要求轻喜剧像悲剧一样凝重、悲苦,多少有点“对牛弹琴”。

    曾经有一位作家,走进了中国西北的村庄,他惊讶地发现,村里只有老人、孩子,只要没有特殊原因,年轻人几乎全都出外打工了。他忧伤地感叹,这是“一个没有情歌的村庄”。应该说,出外务工的流动生活,已经成为亿万青年农民的生活旋律,很多农村地区的“空壳化”现象已成一个不争的事实。但问题是,中国太大,北京的郊区,甚至沈阳、铁岭、开原等城市附近的村庄,也到处都是农民,但他们没有出外打工,在家门口开个豆腐厂、超市,办个山庄、养殖场,承包几亩果园、花圃,都能实现致富梦想,就像《乡村爱情》里的王小蒙、谢永强、刘一水、谢大脚、王大拿等人物一样,他们是农民,而且是充满致富渴望和人生梦想的农民。

    刘能、谢广坤、赵四等小人物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恰恰与真实的生活体验密不可分。他们性格上的弱点和质朴本色,给人印象深刻。角色可以虚构,情感相对真实,《乡村爱情》的高收视率就是这种艺术态度的丰厚回报。比起那些火爆屏幕的相亲节目所宣扬的“宁愿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的扭曲价值观,《乡村爱情》的感情故事更像是一条静静的溪流,让人感受到久违的信任和纯真。

    当然,《乡村爱情》连续四部剧下来,也有创作和故事叙述上的缺陷。比如,质量不一,情节拖沓,尤其是《乡村爱情》第三部《乡村爱情故事》,由于个别情节刻意追求戏剧冲突,反而有脱离现实的粗糙感和情感隔阂。相比较而言,《乡村爱情交响曲》更像是一部找回初衷和农民情感的回归之作。

毕淑敏:社会剧变时精神会“亚健康”
我国新闻纸用量连续下降
质朴的乡村爱情让谁汗颜
语录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大势所趋
各国须为建设和谐世界不懈努力
井打到哪里 铁人精神就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