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麦青年科学家竞赛上,何兴平接受评委问询。
(资料图片)
柳州铁路一中高三学生何兴平有点“痴”:在高考的关键时刻,当其他同学纷纷绷紧神经,全身心投入紧张复习时,他每天还会抽出时间摸摸电脑,看看天下大事,搜集一些电子制作的最新信息。
在学习上分心的结果直接导致他的学习成绩滑落至班级靠后的名次,连考个二本院校都有点悬。
这个“痴”也成就了何兴平:他用两年时间潜心研制的一款能防盗、防火、防煤气泄漏的智能安全报警器,在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今年4月,何兴平带着这个项目来到欧洲,代表中国中学生参加丹麦青年科学家竞赛。回国前,他从丹麦二王子阿希姆手中接过竞赛三等奖奖牌。
何兴平得到了参加名校自主招生考试的资格。在面试中出色的发挥让中山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两所名校同时向他发出邀请。他纠结了:选哪所学校好呢?
我能把它提出来,就一定能完成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何兴平就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等科技竞赛活动,大大小小的奖没少拿。考入柳州铁路一中——柳州市两所最好的高中之一时,他的成绩排名在全年级中上游的位置,只要保持下去,将来考上一所一本院校基本没什么问题。
何兴平却没有按照既定轨道走下去。
这个改变源于高一时何兴平的一次发烧经历。当时恰巧碰上家里没人,全身无力的他想走到电话机旁向家人求助,却力不从心。幸好妈妈提前回来把他送到医院方才脱险。痊愈之后他想到,现在很多家庭也可能会遇到陌生人闯入、火灾、煤气泄漏等突发事件,如果家里没有人,后果不堪设想。要是能制作出一款远程控制的智能语音报警系统,在危险来临时就可最大限度地避免灾难的发生。
市面上像煤气报警器这样单一性能的产品已经很成熟,而且也有一些具备相关功能的电子模块出售。一开始,何兴平认为,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进,增加一些自己的创新想法,要完成这个作品也许半年就够了。没想到,这会变成一场持久战,开发过程前后持续了近两年。
为了挤出时间搞制作,何兴平基本上不睡午觉。高一高二两年,他每天都尽量在学校把作业做完,以保证晚自习回家后能全身心投入项目的开发。而晚自习后回家洗漱完毕一般都11点了,何兴平还要弄上一两个小时,却也不觉得累。
高一时,何兴平的母亲没有阻止儿子搞研究,而且还很支持他:虽然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给儿子买电子零件和专业书时却从不吝惜。
进入高二以后,何兴平的项目开发进展并不顺利,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学习成绩下降,家长和老师渐渐有些不太支持他的研发工作了。当时何兴平安慰自己: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把这个阶段挺过去,“我觉得我能把它提出来,就一定能完成。”
在母亲眼中,何兴平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孩子,“他总是跟我说妈妈你不用怕,你要相信你的儿子,我是不会令你失望的。”初中时,何兴平因为投入太多精力从事科技制作,学习成绩也一度落到年级40多名,后来他花了些工夫补习功课,中考时以全校第三的成绩证明了自己。
“我不担心他不成功,我是担心他时间不够。因为已经高二了,决定命运的时刻就快要到了。”但是,母亲的担心和劝说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儿子虽然嘴上说不做了,但母亲仍能发现他暗度陈仓的蛛丝马迹——从他书桌和床头放着的那些电子、编程方面的书就能看出他最近在干什么。
关系最紧张时,母亲连家里的电脑都不让他碰了。何兴平就偷偷摸摸地跑到学校的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去做。回想起来,何兴平就感到当初的这种执著和坚持,也包含着一种青春期的冲动。“如果再让我重新选择,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我可能会在某些环节上舍弃,不要把太多心思放在与学习无关的领域,毕竟学习还是需要兼顾的。”
在各种工作之间进行转换,也是一种放松
从小就爱参加各类比赛的何兴平,在一些同学眼里俨然成了比赛专业户。但在他看来,参赛主要是为了享受制作过程。初中时,为了制作一个城市主题的网站来介绍家乡柳州,他不仅学习了很多电脑方面的知识,而且一有时间,就去柳州的大街小巷走访民风民情,搜集图片和文字素材。比赛完了,他也把电脑绘图、视频制作等技术摸个门儿清。进入高中后,性格开朗的何兴平还加入了校学生会,因为这些特长还被推举为宣传部部长。
“又要学习功课,又要搞发明制作,还要担任宣传部长,你怎么忙得过来?”
面对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问题,何兴平觉得是兴趣让他不知疲倦。高中三年,他每天的睡觉时间都只有六七个小时。学生会的工作虽忙,但他因此认识了很多朋友,懂得了怎样去做一个策划,组织一个活动,怎么样去协调各部门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当从事项目开发时,他又会学到很多诸如电子、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虽然辛苦,但并不觉得累,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感觉到每个领域都需要你,每个领域你都能做一些事。而且能够在各种工作之间进行转换,对自己的身心也是一种放松”。
进行电子制作,需要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何兴平因此也成了学校图书馆的常客。图书馆里各种编程、单片机、C语言和电子电路方面的书都被他翻了个遍。“从最初的如何辨别电阻、电容、三极管、二极管、场效应管以及各种芯片开始,到认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都得不断去学习,才能化解项目开发的一个个难题。”何兴平说。有时遇上一个星期都让他毫无头绪的问题,他就干脆放一放,让自己冷静冷静。利用那段时间给自己充充电,等到回来时又会有新的思路和收获。
让母亲印象最深的是,因为老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图书馆的老师也跟何兴平混熟了。知道何兴平家境一般,有一次老师就问他还想看什么书,可以列个书单出来,学校没有的可以帮他去进。没过多久,母亲看到儿子拿回来五六本崭新的编程、软件方面的书,一脸喜悦地对她说:“妈妈,这是我们图书馆老师特地帮我订的,要是叫你买,你肯定舍不得了。”
选择了北京理工大学的何兴平很感激高中学校和老师的宽容和理解:虽然早上经常上课迟到,在课堂上有时也会精神不太集中,但班主任何茂森老师从来没有放弃过他,总是很和蔼地提醒他两边都不能放弃。
柳铁一中主管科技创新大赛的副校长周斌感触颇深。他认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其实并不矛盾。因为现在的学生欠缺的不是智商,而是对教师教育理念的认同与否。如果遇上像何兴平这样对于科技制作执著追求的学生,你不去支持他、引导他,跟他交流怎样处理好跟老师、父母以及学习的关系,而是去强压他的兴趣,肯定收不到好的效果。
“学生一旦转变观念,就会有很大的动力。”周斌说,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把教育延伸十年二十年的长度来看,才能真正看出效果。但现在很多人只看到学生3年后的高考成绩。作为高中老师,不能光看3年之后的结果,但又不能不看这3年,所以学校抓成绩固然是一方面,但真正能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是让他们正常的兴趣和爱好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