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6月1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被自己的文章惊愕地考倒

王学进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14日   02 版)

    今年福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选的是林天宏的《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一文,当其得知此消息后,出于好奇,找来试卷自己做了一下,结果15分的题目只做对了一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用调侃的语气说:“这些出高考试题的想得真多!”

    林先生的成绩还不错。同是福建高考语文阅读题(2009年),同样15分的一篇阅读文章《寂静钱钟书》的原作者周劼人,只拿到了一分。另外,韩寒也遭遇过类似情形,并一针见血地评论说:“我真弄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语文喜欢把别人的文章一字一句加以拆解,并强行加上后人的看法,或者说是出题目的人的看法。”

    作者无法穷尽文章内涵,不同读者因而能做出不同的诠释,这毫不奇怪,此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但事情糟就糟在这里,命题者不是尊重这一阅读规律——允许不同读者对作品进行多角度诠释,而是要求所有考生选择一个标准答案。而为了满足这一答题要求,考生只能按照老师教给他们的应试技巧寻找答案。这就使得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技巧性指导,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的指导。

    笔者做高中语文教师那会儿,对此感受尤深。没办法,高考是指挥棒,既然它要采用标准化考试模式,教师就不能不按照这一模式训练学生。为了提高高考成绩,我也曾搜集指导方法和答题秘诀,将解题套路灌输给学生,全然不顾这样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我自认为不是个好的语文老师,但是个称职的教书匠。当今语文界多的就是这样的教书匠:语文教师自己可以不读书,事实上,很多教师离开教参就读不懂课文,但不妨碍他们成为优秀的教书匠。

    更要紧的是,更多教师和我一样洞察到了一点,即命题者从来不会把考查考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当做高考的唯一目标,而是秉承文以载道的传统,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认识、人生观、世界观的考查,因此,所选的范文包括作文题甚至选择题,都要突出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借此达到教育、感化考生的目的。

    高明的老师往往能认识到这点,所以常会这样点化学生:答题时要尽量把文章的主题思想往“高处”、“光明处”挂靠,以符合标准答案预设的价值判断。说好听点,这叫应试法宝,说难听点,这叫“投机”。很多老师平时就是按照这种“主题先行”的模式指导学生。如此必然导致下列结果:原文的主旨不是被阉割、遮蔽,就是被拔高和强加。这才有了原文作者不懂自己作品意思的怪象:因为命题者已经给作品本身附加了一些意义或者肢解了一些含义。

    这样的语文教学哪有不误尽天下苍生的理?用机械、死板的解题模式去限制、扼杀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更自作聪明地对学生进行固化教育,指导学生去迎合舆论导向做宏大叙事和宏大诠释,这又如何能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独立意志和批判精神的现代公民呢?

“旱涝急转”与乡村治理困境
让农民带着土地进城
加快审批火电项目当审慎
被自己的文章惊愕地考倒
什么车走在路上最逍遥
“新闻发言人班”毕业去哪里发言
对京沪高铁票价的疑问
宽待巴菲特午餐拍卖
陪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