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6月1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理想诚可贵,谋生更紧迫?

李斐然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15日   09 版)

    又到一年毕业时。大批毕业生告别多年的求学生涯,离开校园,走向新的未来。今天,我们就把目光放到毕业生这个群体身上。

    翻开新闻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满眼出国留学、公务员、银行、国企、外企等,却鲜有媒体的影子。在某校新闻学院对硕士毕业生的就业调查意见表中,影响就业岗位选择排名前两位的因素,赫然写着“薪金福利”和“区位条件”,而“专业对口”却排在最后一位。

    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并不是新闻学院的专利。根据上海市对2006至2010年间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调查,61%的毕业生没有把“专业对口”作为选择岗位的条件,而到了具体业务部门,三成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专业与工作不匹配。

    对于刚刚高考结束,正在为选择专业费尽心思的考生们来说,这也不失为一种讽刺。为什么众多毕业生,在校园里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后,却没能按照专业轨迹继续向前走?

    还是拿新闻学院的学生为例。在这个用理想凝聚的课堂里,学生们耳朵听着普利策、李普曼这些响当当的名字,怀揣着愿望毕业后要做时代的舵手、历史的眼睛、警示的鸣钟、社会的良心。

    可是当理想主义的头撞上现实冷冰冰的墙后,疼痛的苦涩让下一代的普利策们选择走上另一条路。不排除新闻学院学生对本专业并不认同的情况,但即便是怀抱着愿望的学生,走出简单明快的课堂后,却发现复杂多变的现实里,理想的前行举步维艰。作为记者,除了要秉持新闻专业主义报道外,还得有经营谋生的本事——实现高点击率、收视率、落地率同样重要。

    而现实的住房、医疗、教育这“新三座大山”来袭,生活的琐碎纷扰,更让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不得不为生计多做考虑。这无可厚非,生而为人,先要在土地上立足,才有资格继续行走。

    千千万万的毕业生们,想必都面对着相似的无奈。理想诚可贵,谋生更紧迫。所以,我们才看到,眼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有钱途”或“体制内”的工作。对很多人来说,最大的考量因素是现实中的户口、薪酬等,理想中的愿望,只能暂时排在后位了。

    我们能够预见和理解毕业生所遇到的苦恼,但在体谅之余,我们也希望,在面对现实时,青年还能葆有一点理想主义;在面对选择时,更多的青年能坚守在专业领域。毕竟,太早地抛弃专业技能,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个遗憾,对国家而言也是一种损失。

    在专业主义教育里,寄托了国家对青年的期许。青年经过多年专业学习所掌握的能力,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而这也正是塑造国家前途的力量。没错,生活在这个国家的每个人的未来,将握在一代青年手中。

    而每一个青年的选择汇聚在一起,就是国家前进的方向。一个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是青年。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体,更加需要充满想象力的新鲜血液给予氧气和燃料。我们的国家会因为青年的选择而前行或停滞,而国家的未来需要青年用专业和热情去勾勒。

    我们明白,理想的季风把青年吹向一个方向,而生活和利益的实际把他们拉向另一个方向,在大多数情况下,生活总是占上风。所以,我们很清楚,热情会在生活的琐碎中磨平了锐气,这种坚持将会面对何等艰辛的挑战,但我们希望,在理想和现实的磨合中,青年不要太早失去了自己的棱角。因为这种棱角,这种活力,正是青年的特质,时代的稀缺物,未来前行的动力。

    青春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青年是一个美好而又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我们希望青年能够怀抱理想去拥抱现实,也期望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给予理解,让现实的面孔不再冰冷,给理想的前行一些空间。

    正如鲁迅所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这个告别的季节,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理想诚可贵,谋生更紧迫?
摩天大楼的政治美学
痛失家园
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