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14日电(记者众石)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5.5%。虽然这一数字创下过去34个月新高,不过鉴于环比增幅维持在0.1%,与上月持平,这可能意味着今年以来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得到了遏制。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食品价格上涨仍是5月物价保持高位的主要因素。数据显示,食品价格上涨11.7%,影响CPI上涨3.5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涨幅的63.6%。其中,生猪和鲜蛋的较大涨幅,是推高物价的主要因素。
盛来运认为,华中地区部分省遭遇罕见的旱灾对夏粮的影响比较小。湖南、江西等地的早稻生产会受到不利影响。不过,去年全国早稻产量不到630亿斤,在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不到6%,因此对全国粮食总产量影响不大。
他透露,针对统计数据提前泄露的调查仍在进行中。据悉,国家统计局正在征求相关部门,进一步考虑改进数据发布工作,改进方向就是尽可能的缩短数据生产到发布的时间。
针对最近颇受关注的数据泄密问题,业内有分析称,宏观数据尤其是较为敏感的CPI数据,一个小数点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金融市场的波动。从去年CPI数据开始抬头后,投资者关注点开始转移到通胀恐慌之上,而一些分析机构在CPI数字上做足文章,主要是为了引导市场情绪。
早在统计局正式发布5月经济数据之前,就有媒体报道预测了CPI数据,其数据与此次公布的数据吻合。对此,盛来运表示,由于端午节假期的影响,5月数据上报推迟了两天,发布时间也推后了两天。
他说,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对于宏观统计数据,“有些机构是猜对了,但这不是数据泄露”。
针对5月经济数据,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当下通胀压力还是较大,他认为政策重点应考虑提高存款利率,调节通胀预期。
今天,中国人民银行决定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到21.5%。同时,沪深股市今日收红。上证指数上涨1.1%,呈现反弹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