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湛蓝的天空下,空军两架绿色运输机不断下降高度,机翼下突然喷出长长的“飘带”,树种、草籽密密麻麻撒向大地……空军发挥自身优势,已经连续30年在19个省区飞播造林6780万亩,播撒草籽9800余吨,支援国家生态建设。
198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作出重要指示:“空军要参加支援农业、林业建设的专业飞行任务,至少要搞二十年,为加速农牧业建设,绿化祖国山河做贡献。”30年来,空军党委充分发挥空军部队政治、装备、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全力支援地方做好飞播造林工作。
回溯30年,从风吹草疏的内蒙古腹地到毛乌素沙漠边缘,从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到峰峦叠嶂的红土高原,每个播区无不留下了空军官兵奋飞的航迹。
“这是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面对陕西榆林的治沙效果,联合国专家发出由衷感叹。空军的飞播造林,让这个处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交界的地区由过去“四望沙海、五谷不生、飞沙走石”变成了“四望绿海、稻花飘香、阡陌相连”的塞北江南。上世纪40年代,外国专家对该地区遭受沙害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后,预言50年后的榆林将被沙漠覆盖。1999年8月,联合国专家再次考察时发现,该地沙丘高度比飞播前降低1/3,沙丘移动速度从每年5~7米下降到1米以下。如今,榆林市已由几十年前荒无人烟的小镇发展成为今天人口达300多万的美丽城市。
据空军政治部办公室秘书长刘立文介绍,经过30年的努力,空军部队在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中飞播成林200多万亩,形成165个万亩以上绿化基地,播撒出一条长达400公里的“绿色屏障”。在汉江、嘉陵江和丹江源头上游地区飞播成林550万亩,其中丹江源头的65万亩飞播林,已成为我国北方连片成林面积最大的飞播造林基地。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飞播造林300万亩,使那里植被覆盖度由5%~10%提高到30%~40%。在腾格里与乌兰布和沙漠东南缘建成长250公里、宽3~5公里的立体治沙锁边带,成为保护巴彦浩特城区和贺兰山前沿的一道生态防线。在榆林地区,植被覆盖率由播前的1.54%上升到48.3%,流动沙丘基本达到固定或半固定状态。林业部门检测空军飞播区,每平方米平均落种24粒,有苗面积率78.14%,每平方米苗木密度为1.42株,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飞播造林形成的林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良土壤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促进了农牧业的稳产高产,给各地区经济发展、脱贫致富注入了活力。
王云杰 郭洪波 顾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