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6月2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农大毕业生回乡创办合作社

本报记者 韩俊杰 实习生 孙瑞丽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20日   09 版)

    24岁的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生王灵光,一年前决定回到农村,创办农业合作社,做一个颠覆传统的农民。目前,他已在河南周口和漯河共签下了2000多亩的流转土地,通过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耕作模式、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开始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探索。

    统管服务种植合作社

    2010年5月28日

    今天中午,我和农户赵国叶签下了合同,共同经营他的200亩地,合同在6月1日起将正式生效,办农业合作社的想法终于走出了第一步。

    一年前,我带领学校学生组成的科技服务团去鹤壁市淇滨区搞社会实践。在鹤壁,我看到玉米亩产1700斤的高产纪录。一般玉米平均亩产1000斤都已经算好的了,当时我真不敢相信,为什么他们的玉米收成那么好?

    在钜桥镇刘寨村,我们拜访了刘寨村老支书王学洲。他曾成立了钜桥镇唯一的种粮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入社的农民提供农业方面的信息,免费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管理中的问题,并对加入的社员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耕作模式,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农民专业合作社,我已经感觉到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此前我也接触过不少国家对“三农”的相应政策,了解到分散经营模式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粮食生产:一是影响大型机械的工作效率;二是粮食生产投入与收入不成正比,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在一天天减少。

    王学洲曾告诉我们:“农民资金缺乏买不起大型机械,无法进行科学种植,并且缺少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指导,肯定影响粮食产量。”“专业合作社”不仅能形成规模效应,使大型机械化作业的效率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合作化经营能降低投入成本,让当地农民从土地中完全解放出来,并且可以从中获得最大利益。从那时起我就有了自己创立专业合作社的想法。

    5月15日,经过别人的推荐,我见到了有200亩地、在漯河搞蔬菜种植的农户赵国叶。经过深谈,发现我们好多的想法以及理念也都很相似,通过一些协商和规划,我们很快达成协议。为了我的种植专业合作社能早日实现,这半年来我奔波了很多地方,历经了多次的挫折,但我时刻告诉自己,无论怎样自己一定要坚强。

    百亩地增产1万斤

    2010年10月20日

    合作社晚收割一周的100亩玉米比按传统时间收割的多产1万多斤!今天,我用课本上学来的知识扭转了农户们的传统观念,第一次赢得了父老乡亲的信任。

    我们的漯河市德行丰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于7月22日正式成立,跟我们预想的差不多,合作社成立之初,农户一直持怀疑态度。前期为了宣传,我们曾专门做了很多宣传页,在宣传页上告知:购买农资产品,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农田耕作和收割均由合作社提供大型机械,每亩价格也低于市场价格5元。合作社还向农户承诺:“秋粮以及夏粮产量不低于未加入合作社农民的平均产量”。诱人的低价战略和“郑重承诺”终于打动了部分农户。

    9月20日以后,玉米叶子才刚刚变黄,农户们就开始“抢收”玉米。但我学到的“玉米晚熟技术”是:玉米收割日期比传统推后一周左右时间,将有效保证增收增产。我想把这些知识告诉农户,但是课本上的理论到底适不适用于现实,我自己心里也没有底。我试图找到一些核心农户宣传这个“科技理论”,他们显然不认同,“祖祖辈辈积累的经验还不如你一个小孩的理论?”

    我要想办法证明我的理论是对的,就在自己的200亩地上进行“现场试验”:100亩按照传统日期收割,另外100亩则推迟一周时间收割。

    今天称玉米,我请来了合作社的农户及周边的种粮大户现场观摩。结果,晚收割的玉米比另外的100亩玉米多产了1万多斤。社员们都非常惊喜,农户们还表示来年一定要采用晚收技术。

    这只是一次小小的胜利,用科学理念征服传统的经验主义,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三步走”战略可复制

    2011年4月15日

    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今天又跟“社友”们改进了“土地流转”方式。此前通过调查,我们制定了一套三步走的合作社发展模式:第一步统管服务,对加入的社员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耕作模式,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第二步托管,对于连片土地,合作社收取一定的投资费用和管理费用,代替种植管理,保证粮食产量,产出的粮食归还给社员;第三步土地流转,等到时机成熟,把农户的土地流转过来,与农户签订流转合同。

    我们并没有可循的模式,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合作社现在共有5名成员,面对资金问题,我们想办法减少成本,打药除草浇地等力气活儿,基本上都是亲自上阵。2010年合作社赚的10多万元,也基本上都投入进去了。

    最近合作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激增猛进,规模从原先的200亩扩展到了现在的2000亩了,每天还有不少农户主动跟我联系,想加入我们的合作社。

    虽然我们平时农活儿很繁重,但是我们必须坚持学习农业种植相关知识,关注有关病虫害的问题,还要不断学习提高粮食产量的技术。我想多学点知识,让技术与一线对接,把合作社做得更大更强。

    我们现在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合作社的发展需要规范化,目前的模式并不成熟,我们现在需要探索出一个可以“复制”的模本,以便于推广实施。

    院长的一躬成为永远的鞭策

    2011年5月27日

    创业的过程是艰苦的。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所有的农活儿都干过。去年合作社收玉米的时候,我在地里待了3天3夜,身体上的劳累我扛得住,但心里的压力有时让我甚至有种撕裂感。想起春节的时候妈妈还在劝我换份安稳的工作,有些亲戚到现在还不理解:“上那么多年学,咋又回农村了?”

    去年融资贷款所遇到的困难和歧视,也曾让我差点坚持不下去。第一次贷款,我还专门托了关系,但听到我只是一名大学生时,冷言冷语便劈面而来。“你个大学生出来翻腾啥,净荒废学业。”银行的负责人也劝我放弃,本来一般贷款只需要两个担保人,而我却得找3个或4个。当时心里酸酸的,从银行走出来后,眼泪直往外流。

    今天下午,我回到学院参加学院年度总结大会。会上,院长林同保向同学们讲了我回农村搞农业合作社的事情,并向我深深地鞠躬。这一躬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如今,这种创业模式能得到院长的认可,我感到非常知足。之前经历的艰苦,将成为我永远的记忆,永远的鞭策。

    今天,还有一个喜事是,我终于收到了第一个投资人的电话。当时我正在从漯河的合作社回郑州的路上。不管这次能不能合作成功,最起码我们有了希望。

柳传志:吃着碗里的 看着锅里的
创意纸制品走进大运会
不怕口袋穷 就怕脑袋空
农大毕业生回乡创办合作社
实战、模拟齐操练
人大“创业之星”大赛落幕
永业生命素荣获科技进步奖
雅诗兰黛亚洲研发中心上海落成
浙江诸暨市一些考生开网店积累创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