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6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她让我们与时代同频共振

孙东亮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21日   06 版)

    第一次读到《中国青年报》,是在上大学之后。到如今,她已经伴随我9年了。

    2003年的春天,“非典”肆虐,我被封闭在大学校园里,一时间,忧虑惶恐的空气在身边弥漫。我同宿舍的弟兄泡在图书馆里整日翻看报纸,并就此和《中国青年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还记得当时的《中国青年报》时常刊登“生命的颜色”征文,一篇篇行文潇洒独具风格的文章,让那个灰蒙蒙压抑的季节顿时有了春意,我仿佛看到了冰雪消融,柳枝上吐露出嫩绿鹅黄,那是生命的力量。

    “非典”给我留下的“后遗症”是——我由衷地喜爱上了这份报纸,因为它关注底层,倾情青年,聚焦热点,针砭时弊。振臂高呼,说出了青年想说的话;擎旗引领,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每有大事,它必冲锋在前,担当时代先锋。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投身军旅,入伍后被分配到了黑龙江边防部队,在驻守祖国最东极的一个边防连队当上了排长。祖国边境荒凉闭塞,连队周围方圆三十公里内没有人烟。艰苦的环境让初来乍到的我一时很难适应,有过迷茫失望,也曾灰心丧气,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我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在连队,我又看到了那份熟悉的报纸,体会到了他乡遇故知般的亲切。《中国青年报》的出现让我的内心有了些安慰,看报纸成了我最重要的心理慰藉。我喜欢上了军事版,那些在艰苦环境、本职岗位上学习成才的典型人物时刻激励着我。我明白了尽管军旅生活有种种不如意,但既然选择了边防,那便只顾披星戴月,不管雨雪风霜。

    来到边防部队的第三年,恰逢黑瞎子岛划归祖国,我作为登岛接防分队的成员代表祖国在新回归的领土上行使主权,内心感到无比的神圣光荣。我把自己登岛后的经历写了下来,以大半个版的篇幅发表在了2010年11月5日的《中国青年报》上,并且被多家门户网站转载。文章引起了超出我想象的关注,这也许是因为,我们边防军人也是时代的一员,也是亿万青年的一分子。

    地僻天遥心不寂,墨香飘送时代风。身处东极一隅,胸怀天下安危。《中国青年报》让我们走近了时代,也让时代了解了我们。正因为有了这份报纸,我们青年边防军人的心跳才能与时代同频共振。

    (作者系黑龙江省军区边防某部干事)

    “寻找《中国青年报》金牌读者”活动正在进行中,参选材料请发送电子邮件至cydreader@163.com或邮寄至: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发行部收,邮编:100702。详情请登录中青在线www.cyol.net。

孙东亮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6月21日 06 版

成都团组织微博“晒”党史
他们让我刻骨铭心
“灾后重建为青年成长提供大视野”
她让我们与时代同频共振
加强战略合作 努力开创中乌关系新局面
依法治国铸伟业
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
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欢迎广大考生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