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6月2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邓亚军:灾难现场的DNA斗士

本报记者 辛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22日   01 版)

    人物档案

    邓亚军,博士,中共党员,十七大代表。现为北京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主任。2001年,她领导完成“中国水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2003年“非典”期间,邓亚军三赴广州采集SARS病人血样。2005年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9年12月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邓亚军心声

    “我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遇到问题,不逃避、不抱怨,尽全力找到解决的办法。”

    “能支撑自己那么做的原因,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事业的追求。”

    邓亚军说,别人是“爱一行干一行”,她是“干一行爱一行”。从当初的法医,到现在的基因检测专家,她在工作中慢慢地爱上了自己的事业。

    邓亚军现任北京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主任。1996年,邓亚军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法医系(现西安交通大学法医系),后被分配到西安市公安局灞桥分局刑警队担任法医工作。想起当初选择法医这个职业,邓亚军说,那时有点儿“稀里糊涂”。

    读高二的时候,邓亚军萌生了读医学院的想法。

    “我大哥说,要想学医,那就学西医吧,西医里,法医属于公检法系统,将来好分配。那就学法医吧。”高考成绩一下来,她就报了西安医科大法医专业。上了学之后,邓亚军才发现,法医专业“一点也不好玩”。

    “我们班只有5个女生。别的专业的同学看我们法医专业的女孩子都跟看大猩猩似的。我们去自习室占座,在桌子上写张字条‘法医系某某某’,绝对没人敢跟我们抢座。”邓亚军开玩笑说。

    1999年,邓亚军考上了西安交大法医系的研究生。2000年9月,她来到当时的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做硕士课题。鲜有人知的是,她带领团队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和“中国水稻基因组计划”,奠定了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

    “人类基因计划”最早由美国提出,预计要花费30亿美元,参与的国家有英、美、日、德、法。“他们一旦做成,就意味着人类基因图谱在未来有可能被他们申请专利了。如果其他国家想要针对基因病研发药物,就要付高额的版权费。我的导师就带领我们参与了这个课题1%的计划,虽然不多,但是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参与此项目,避免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很多商业麻烦。”邓亚军说。

    2003年,“非典”肆虐。邓亚军和同事们坐不住了,为了研制出快速确诊SARS病人的试剂盒,必须尽快取得SARS病人的血样。邓亚军临危不惧,3次前往当时疫情最严重的广州去采集病人血样,并将样品安全带回北京。5月,为了检测出SARS病毒的特性,并研制出相应的抗SARS药物,邓亚军又连续在P3实验室工作了近3个月。“有人说,在P3实验室最多只能呆6个小时,可是我们一呆就是10个小时以上。有时候想想看,能支撑自己那么做的原因,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事业的追求。”如今说起这事儿,邓亚军显得有些“轻描淡写”。

    她们的工作保证了捐赠给国家的30万份用于检测SARS病人的ELISA试剂盒的研制成功,为战胜确诊非典病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当时,胡锦涛总书记就是在这个房间里接见了我们。”邓亚军指了指自己的办公室,很自豪地说。

    随着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邓亚军接受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了百年不遇的巨大海啸,数以万计的遇难者身份不明。

    海啸发生后的第三天,邓亚军向中科院生物局和国际合作局等有关部门递交了再三修改的“请战”报告。“作为专业的鉴定人员,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灾区,了解灾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邓亚军说,“我知道,这种大灾难总是伴随着各种恶性传染病、瘟疫等。我的心里忐忑不安,在去机场的路上,我分别给几个好朋友发了短信,告诉他们我有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希望他们还能记起我。但是,我没敢告诉年迈的老母亲。当时真的有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感觉。”

    “一旦踏上异国的土地,我们不可能只是代表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也不仅是代表中科院,而是代表了中国。作为援助组组长,我感到肩上的责任是如此重大,我们的身后,祖国和人民都在关注着我们。”邓亚军说。

    此后,要吃的苦头可想而知。几个人蹲在地上,采样完成一批,马上又会运来一批。邓亚军这个组一天工作量大概是50具尸体的检测。“我们吃东西基本是在现场,刚开始会带一些盒饭蛋炒饭过去,但到后来,绝对不会吃米饭和豆芽,看着就像蛆。”但这些跟后来的DNA检测相比,还算是轻松了很多。

    尸体高度腐烂,DNA检测几乎是对这些尸体进行身份鉴别的唯一手段,泰国的实验室又没有能力进行这么大规模的DNA鉴定。遇难者的DNA由哪个国家来做,谁来承担这笔费用,成了参加救援的各国人员共同关心的话题。  

    邓亚军作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大胆决定:“我们中国愿意承担这次海啸所有遇难者的DNA鉴定,而且承担相应的检测费用。”会议主席惊得嘴都合不上了,安静了30秒后,掌声四起,经久不息。 

    最初,邓亚军等人取的是牙齿样本,用牙髓来做。牙髓是牙齿里面的软组织,但是总也出不了结果。慢慢地,质疑声开始出现,泰方把牙齿样本转发给了英国、韩国等国家做,但是也出不了什么结果。

    “必须要改变样本!”当时中国的鉴定技术遭到质疑,邓亚军还是坚持自己的鉴定方法并未出错,强烈要求换成骨骼。最终,泰国方面更换了样本,一共500份样本。两个月的时间,邓亚军带领团队实际检测了473份,成功率高达84.7%。远远超出了国际水平的50%。邓亚军和同事们以年轻的面孔,在高科技的国际舞台上,为祖国争得了这份荣誉,他们以国际最高的DNA检测成功率,证实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

    如今的邓亚军早已是国内公认的DNA专家,全身心经营着鉴定中心。有时候,没钱的人找她做鉴定,邓主任大手一挥,费用全免,“我们做这个不是为出名,也不只是为了挣钱,而是为社会做点儿事情。”2007年,她建立起了国内首个免费查询的寻亲人员DNA数据库,帮助十几对失散40多年的人找回自己的亲人。邓亚军说:“社会责任感是激励我们的精神力量”。

本报记者 辛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6月22日 01 版

胡锦涛温家宝向俄领导人致慰问电
奉献社会在担当中成长
让中国地铁美得像歌剧院
“永远跟党走”青春歌会唱响乌鲁木齐
“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西藏”
百舸争流千帆竞
邓亚军:灾难现场的DNA斗士
生命禁区的邮政服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