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6月25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2011笹川杯·感知日本”有奖征文大赛作品选登(3)

水荇逐风

四川 张学梁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25日   04 版)

    去年8月,偕妻女去日本旅游,夜宿富士山下一家温泉酒店。黄昏时分,风雨大作。窗前青山,碧水成瀑。看到院落里池中水荇逐风的场景,我不禁想起日本现存最古老的汉诗集《怀风藻》。

    在当今繁华旖丽却日益冰冷的世界里,人们被时代裹挟着急速前进,难得有时间静下心来,细细感受水荇逐风的姿态。在这暮霭四合的异国他乡,得了这半刻闲暇,停下旅途劳顿的脚步,陪看一缕青藻随风轻飏,实在是人生别样的丽景。

    俄尔,透雨初歇,深山空翠,幽柔清风恣意轻抚着水中荇菜裸露的肌体。偶有大雨滴落下,骤然叩击其上,叶叶片片,游弋浮动,幻化成万般迷离。面对突来的山雨,荇藻不分你我,彼此深情交汇。在飘摇风雨间,上演了一段谐和的生命时光。清池之中,藻荇纵然沉默无语,却怎么也藏匿不住雨露欣喜逐风远行的历历心迹。

    “藻,水草之有文者,故以喻文焉。”陆机在其《文赋》里,如是落墨成典。事实上,水中荇藻历来是中国文人笔下之尤物,无论是生长在秦观独重深翠之烟山叠青里,还是落在徐志摩夕阳西下的悠悠康河中,细细读来,总是闲寂远野的静、蛙跃清池的动。短短几字,动静完美结合,余情余韵,清寂幽玄,让人无比热爱大自然的绝色美丽。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的款款诗意,像早春的和煦东风一样,远行青山,越跨沧海。深厚的汉唐文化传入日本后,水荇同样博得了日本人民的深切喜爱。无论历史怎么演绎,纵有疆界国别,但人性深处的文化壮美,岂能分割?

    奈良时代,日本元明天皇志在四方,积极谋求开放,一大批留唐学者被派往中国。他们虚心向中国学习政治、经济、律令等治国安邦之策,同时,也带回了大量的汉文学写作经验和诗文形式,开始在宫廷举办诗宴,君臣互相唱和,乐此不疲。在此氛围下,编纂诞生了文学色彩斑斓的汉诗集《怀风藻》。

    诗集名为《怀风藻》,意即缅怀先哲遗风。集子是日本汉诗文发展的初级阶段,或踏歌颂物,或宦海言志,或僧侣述怀。诗集的思想性颇受中国儒、道思想的浸润染透,是日本文学与中国文学交流滥觞的明证。只要谈到日本汉文学,谁也无法绕过《怀风藻》为上古日本文学所平添的绚烂光彩。

    文藻我所难,

    庄老我所好。

    所年已过半,

    今更为何劳?

    此诗是越智广江的《述怀》,文字平实、恬淡,恍若尘埃里的素颜。看上去表面庄静,实则蕴含着叩问人生大义的惑解。透过悠悠时空,拙朴的情怀引擎着灵魂前行,塑造出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高度。令人叹息的是,婆娑红尘里,每当人们发出此问时,似乎已然陷入了进退纠结的尴尬境地。人生奥义,深不可测,你我谁又解释得清呢?

    中日文化脉络相似,经纬交织。就像荇菜和藻类一样,同爱溪水,同逐清风。执卷《怀风藻》,不禁让人回想起那些高山仰止的岁月。人世间,不论多么强大的国家,多么强悍的民族,在历史长河里,不过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的荇菜和浮藻而已。

    同在一片蓝天下,荇藻同卧清流,理当是古韵悠悠的一景。柔软的生命与自然交汇时,彼此依赖,和谐共生,先贤们早就体悟了。在众多诗文里,才女薛涛《菱荇沼》中“水荇斜牵绿藻浮”一句尤为让人喜爱,不管何时吟诵,总是春风盈怀、软柔抚心。 

    回望历史,鉴往知来。无论治国邦交,还是庙堂江湖;无论弈棋从商,还是为文着画……真正的大手笔,往往皆出自于精神视野宽阔的人。“抚芳题而遥忆,不觉泪之泫然。攀缛藻而遐寻,惜风声之空坠。”先贤们就着苍茫山水写就的这些美丽文字,一衣带水的后人们,能够读懂么?

    征文须知

    征文时间

    征文从即日起至2011年10月31日止(以当地邮戳等有效日期为准)。 

    中国青年报社负责征集中文作品,人民中国杂志社负责征集日文作品。 

    征文主题 

    (1)《日本,我想对你说》 

    (2)《由日本大地震所想到的》 

    两者任选其一。文章标题可自拟。请结合具体事例阐述,忌空泛议论。 

    获奖公布

    本次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24名。

    从2011年6月起至11月,《中国青年报》将陆续刊登18篇获奖文章(即从6月起至11月每个月评选出3篇文章见报,请注意及时投稿)。 

    待征文活动全部结束,由定评委从18篇获奖文章作者中遴选出6名一等奖获得者、12名二等奖获得者。然后,再从未见报征文作者中评选出24名三等奖获得者。最终评审结果将于2011年12月在《中国青年报》国际版上公布。 

    征文奖励 

    所有获奖者均将获得由主办单位颁发的获奖证书。其中,6名一等奖获得者将被邀请于2012年2月访问日本;12名二等奖获得者每人获奖金2000元人民币;24名三等奖获得者,每人获奖金500元人民币。

    征文对象 

    16周岁~45周岁的中国公民。 

    征文要求 

    (1)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使用中文,字数限2000字以内。 

    (2)请参赛者务必附上个人基本资料(真实姓名、性别、年龄和职业,以及有效通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如有电子邮箱,也请提供)。 

    征文邮寄

    (1)征文请寄: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国际部;邮政编码:100702。(请在信封正面左下角注明“征文”字样) 

    (2)征文也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guojibu08@sina.com(在邮件主题一栏,请注明“征文”字样)。 

    网上查询 

    有关征文事项可登录“校媒网”网站(www.xiaomei.cc)进行查询。

    征文声明

    ①参加本年度活动者只能有一次获奖机会。

    ②参加过其他征文活动并获奖的作品不能参评。

    ③获奖作品的版权归本次活动主办方所有。

    ④获奖作品不能参加其他同类征文活动。

    ⑤应征作品一律不予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⑥本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中国青年报社。

    主办单位:

    中国青年报社

    日本科学协会

    人民中国杂志社

    后援单位: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中国日本友好协会

    日本驻华使馆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

    特别赞助:

    日本财团

    赞助:

    全日空航空公司

日美出台共同战略目标联手牵制中国
叙利亚大赦未奏效 “真主党”为巴沙尔分忧
阿富汗撤军计划凸显奥巴马政治考量
白俄罗斯关注借鉴“中国经验”
2011欧亚经济论坛今秋将在西安举办
班加西的战时婚礼
水荇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