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6月2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淄博职业学院:在创新中发展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27日   13 版)

    淄博职业学院大学生利用暑期顶岗实习

    淄博职业学院组建于2002年7月。学院以“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核心目标,实施内涵主导战略,探索机制创新,改革办学模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7年,学院入选国家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于2010年5月通过国家级验收并获得优秀。八载历练,这所年轻的学院成功跻身于全国高职百强之列。

    走进淄博职业学院,见证学院崛起。

    机制创新:“人权”与“事权”重心下移

    创新,就是思想火花的盛开。

    淄博职业学院以一种“拓荒”的姿态和改革的锐气,不断进行机制创新,使学院走上一条超常规发展之路,成为高职教育的先行者。

    思路一变,全盘皆活。

    王珂,淄博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教育教学部主任。近期,他同一家快递公司签订一份合作协议,与对方合作开发快递市场,并为该公司“定制”物流专业人才。王珂说:“我们现在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而是成为许多公司的人力资源供应商。我们的教育教学部更像一个项目团队,可以为学生进入职场搭起最便捷的桥梁。”

    在淄博职业学院,像王珂这样的“项目经理”成为人才培养新模式下的标志性角色。

    这一模式被称为“教育教学部”模式,2009年7月在全院推行。

    “教育教学部”模式,打破了原来专业教研室和团总支学生科分置的格局,以团队的形式对学生管理、专业教育、顶岗实习等一系列工作进行统一设计和管理,实现了管理重心的下移。

    作为这一模式的“配套工程”,学院还构建院、系、部三级预算管理体系。教育教学部享有教育教学、科研及行政事务和人、财、物的管理权。由此,学院人权、事权、财权“三权下放”,扁平化管理渐已成型。

    发展给力:“大楼”与“大师”双峰并举

    就如市场的优胜劣汰,职业院校也面临生存与发展的激烈竞争。为此,学院应时而动,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两手抓”,为未来发展“蓄力”。

    2002年7月,淄博职业学院以四所中专学校起家。2009年7月,淄博市委、市政府又决定整合淄博职业学院、淄博卫生学校(淄博科技职业学院)、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三校资源,组建新的淄博职业学院。2010年,学院通过示范校建设项目国家级验收。以一种惊人的爆发力,学院完成了“三级跳”,从一所不起眼的高职学院一跃成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排头兵。

    目前,学院高职专业总数一举达到71个,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6000余人,形成工、商、医、艺、外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办学格局。

    大学之大,不仅在于大楼,更在于大师。

    曾照香,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二级教授。在全国职教界,她绝对算得上是“明星”。有一次,她到北京参加讲座,许多同行笑称她太厉害,拿了“大满贯”。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国家级奖项她都尽收囊中。学院为人才创设的成长环境,成就了曾照香这样的大师。

    曾照香和她所在的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每年都有国家级教科研成果,还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现在,她又争取到教育部“十二五”规划项目,承担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一个人带起一个群体,一个专业。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毕业生每年未等毕业就被海信、澳柯玛等大型企业预订一空。很多晚来要人的企业,则只能等后年的毕业生了。

    办学求变:校园与职场无缝对接

    经济发展正在加速职业教育从“供给式”到“订单式”的转轨。为此,淄博职业学院确立“立足服务区域经济人才需求,形成以工为主,商为特色,工、商、医、艺、外语、社会事业等各类专业群有机结合的办学格局,建设综合性、国际化、高技能教学型的职业学院”的办学定位,并以“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核心目标。

    淄博职业学院办学模式变革的大幕已经拉开。

    2009年6月,学院化学工程系大二学生高凯拿到国家颁发的专利证书,他研发的“一种原木的染色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高凯是一个“化学迷”,他对原木染色很感兴趣。2007年9月,高凯考入淄博职业学院。在交谈中,老师得知他正在做木材染色实验,便主动帮助他查阅资料,并给他提供专业的实验室和设备。三年里,他做了上千次的实验,也经历了上千次的失败,最终,他成功了。目前,高凯已与杭州中国林科院签订木材染色合作协议,并进行生产。凭着这项专利技术,高凯拿到30%的股份。

    无独有偶,2011年,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毕业生张艳春毕业不足一年就为所在公司完成一项技术革新,使原来需要2~3人、4~5个小时完成的工作,变为无人自动安全操作,1小时左右即可完成,同时消除了安全隐患,避免了残次品的出现。这项革新一年可为公司节省生产成本数万元。公司为他申请了专利,并给予1万元的奖励。

    学院以市场需求和专业发展为导向,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专业和课程的个性化创新,为培养社会满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学院形成应用化工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市场营销等重点专业、专业群,在业界的影响力大大提升。

    学院坚持将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的就业率连年保持在较高水平;学生连续三年在山东省计算机技术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多次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山东省电子设计大赛、山东省电子商务专业大赛、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山东省航模比赛中获一等奖。

    学院在不断创新中发展,也在发展中不断凝聚智慧。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淄博职业学院将继续高擎职教大旗,再创辉煌。

    (李可孝  刘显忠  陈江宁)

点亮生活
浙纺服院全力助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淄博职业学院:在创新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