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6月2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荟萃草根之声 打造草根之星

本报记者 武欣中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29日   05 版)

    草根部落组合和林晓薇倾情演绎一曲《阿芝》,动人的故事让观众感叹不已

    周胜君摄

    打工者最熟悉的生活场景被草根魔术师“劲草如飞”搬到了舞台上

    周胜君摄

    站在这华丽的舞台上,“车间百灵鸟”林晓薇觉得自己就是大明星

    周胜君摄

    万福民工街舞团以一段《快乐的建筑工》点燃了现场观众的激情   

    周海斌摄

    一曲深情的原创歌曲《妈妈》过后,草根歌手托木拉干竟然真的在舞台上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妈妈

    周胜君摄

    经香港世界纪录协会认证,葫芦丝公主今晚演奏的葫芦丝,是世界上最大的葫芦丝乐器

    周胜君摄

    编者的话

    “草根之声——中国劳务工大舞台”大型公益综艺晚会,近日在深圳录制完成,将于29日晚21时20分通过深圳卫视面向全国观众播出。

    这是全国首个专为劳务工打造的大舞台。晚会之所以命名为“草根之声——中国劳务工大舞台”,是因为晚会现场登台献艺的演员绝大多数是现在和曾经在深圳宝安的打工者,演出的大多数节目也是宝安的原创。福永杂技团、草根部落等众多宝安本土草根文艺团体悉数亮相,旭日阳刚、西单女孩和阿宝、凤凰传奇等出身草根的明星也专程赶来献艺,草根登上“大雅之堂”。 

    实际上不止在宝安,近年来随着“超级女声”、“中国达人秀”等选秀节目的兴起,草根之星不仅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也成为中国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新生代外来工已经成为当下农民工的主体,他们文化素养较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高,从前几年的“凤凰传奇组合”到“旭日阳刚”、“农民工街舞团”、“西单女孩”……他们的出现之所以引起热烈的反响,是因为他们代表着亿万新生代外来务工者的梦想,也反映出社会对敞开怀抱,接纳、认同这个群体所作的努力。

    舞台上,怀揣着梦想的草根之星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着打工生活的丰富多彩,展示出蓬勃向上的人生姿态。草根之星表现了火热而多元的打工生活,以多种表达方式,反映了不同层次的打工者的喜怒哀乐。草根文化放射出了独特的光华,让更多的进城建设者找到自己的心灵天空和精神乐园,有人赞誉为“打工者的心灵鸡汤”。

    了解宝安的人知道,这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早出现外来工的地方,也是全国外来工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600多万常住人口中,外来务工者占90%以上。

    在宝安,草根文化的兴起仰仗于区委、区政府历届领导的关怀与重视。现任深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前任宝安区委书记周林祥在任宝安区委书记期间主持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善劳务工工作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若干意见》,其中包括保障劳务工的劳动权利、文化权利、教育权利32项创新举措。现任宝安区委书记鲁毅明确提出“要把群众文化、群众艺术提升到高雅艺术的殿堂”。宝安区委、区政府用心为劳务工打造大舞台,体现出政府对这一群体的关爱以及整个社会对他们的接纳。在宝安区委、区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关爱下,数百万生活在这里的劳务工没有因生计奔波而放弃理想,即使在艰难的打工生活中,他们也始终“以阳光心态面对人生,以辛勤劳动创造生活,以感恩情怀融入社会”。

    宝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桦说,全国劳务工已有2亿人,他们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也理应是先进文化的享有者。宝安劳务工是宝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政府应该为他们创造这样一个舞台,创造让他们尽情展现自己的机会。

    深圳宝安,中国最早的外来劳务工的流入地,如今可谓是草根文化的策源地和大本营。

    22日晚8点,深圳广电集团1800米演播大厅,由宝安区委区政府、深圳广电集团共同主办,区委宣传部和深圳卫视承办的“草根之声——中国劳务工大舞台”电视晚会拉开帷幕。这个曾迎来众多大腕明星的舞台上,今晚闪亮登场的,是一群生活在都市里普普通通的打工者。曾经,他们带着梦想来到这座大都市,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生活,今天,他们用阳光的心态放声歌唱,歌声唱给同为打工一族的兄弟姐妹。

    今晚,平日里只在工厂车间、街头广场表演的草根们登上了他们从未来过的大舞台,在这个与他们身份极具反差效果的绚丽舞台上,他们用自己的歌声告诉千千万万劳务工们,只要有梦想,没什么不可能!

    晚会犹如“草根盛宴”送到劳务工心坎儿上。劳务工代表吴小兵看完晚会激动地说:“看了富士康艺术团表演的情景魔术《思念》之后,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因为这个故事几年前就发生在我和我爱人身上……”

    著名词曲作家付林说晚会给他带来了震撼,无论从思想力量上还是艺术水准上,都表现得很好。他评价说草根并非只能在小舞台展现自我,为草根搭建大舞台,这是深圳应该做的,为草根提供滋生的土壤、灿烂的阳光和充足的水分,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草根艺术是有生命力的。

    晚会艺术指导、著名作曲家、音乐制作人李汉颖也给予了晚会极高的评价:“很多节目非常优秀,真实还原劳务工的生活,完全不失专业水准。”

    表演嘉宾“凤凰传奇”曾经在深圳的一家歌舞厅里打工,深知草根的艰辛,他们鼓励大家:“我们希望今天和我们一起站在中国劳务工大舞台上的兄弟姐妹们继续抬起头来歌唱,在未来的人生中写下属于自己的那份不平凡的传奇!”

    只要有梦 没什么不可能

    “我是小草的根,你是小草的苗,草根扎进黄土地,任凭野火烧。”一首宝安原创的合唱歌曲《草根之声》拉开了整台晚会的序幕,朗朗上口的歌词道出了晚会的主题,更唱出了打工者如小草般旺盛的生命力和向上飞翔的人生姿态。紧接着,福永民工街舞团的小伙子以一段《快乐的建筑工》点燃了全场观众的激情。

    2011年春晚上,这支来自深圳宝安、全部由“草根”组成的街舞团,用一段表现打工者蓬勃向上精神面貌的《咱们工人有力量》震撼了全国观众,以至于著名音乐人高晓松感叹:只要有梦想,没有什么不可能!

    “小时候总是坐在半山腰,天空是那么的蓝,空气是那么的清爽,原以为生活就是那么简单,长大后总想到山外去走走,去寻找最初的梦,梦里的旅途如此迷茫,才发现生活也有许多无奈……”来自宝安的 “草根部落”以一曲深情的《山的美城的美》,让人又一次感动于草根对梦想的执著追求。

    这是4个来自天南海北,不同民族的80后,队长沙玛和成员木乃子举是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小伙子,阿武是来自海南的黎族,阿响来自广东陆丰,汉族。他们因梦想来到宝安,因音乐在这里相聚。

    或许是从小受山歌的熏陶,沙玛从小就觉得自己与音乐有缘分。小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到有录音机的朋友家听卡带,特别是彝族歌手 “山鹰组合”的专辑,沙玛反复倾听,沉醉其中。    2003年,沙玛的哥哥考上了中专,对于年收入只有几千元的沙玛家来说,哥哥的学费成了一个重负。正在上初中的沙玛因此辍学,听叔叔说,深圳是个充满机会的地方。于是,2003年,沙玛只身来到了宝安。只有临时身份证的他找到了一份在流水线上装配电话机的工作。

    打工的生活虽然乏味,但沙玛仍忘不了对音乐的渴望。他用半个月的工资买了把吉他。回想起那段时光,沙玛说,他把对家的思念全部倾泻在音乐上。

    宝安区龙华友谊书城有个琴行,当地音乐爱好者常在此交流。那段时间,沙玛总是去琴行偷师学艺。他的举动引起了店长的关注,问他是否愿意来琴行工作。“当时我高兴死了!押在工厂一个月的工资都不要了。” 虽然琴行的薪水比工厂还低,但能离音乐更近一点,这让沙玛很满足。他跟琴行的老师学会了几首吉他曲,也先后认识了同样喜爱音乐的阿武、阿响。

    2005年,沙玛抱着吉他应聘到一家酒吧做了歌手。随后,他又向老板推荐了同样爱好音乐的朋友阿武和自己的哥哥来酒吧唱歌。2005年12月10日,他们的乐队正式成立,取名“部落组合”。    2006年,深圳广电集团举行青年歌手大赛,他们报了名。沙玛说,几个人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开始写歌、练声。不会记曲谱,就用吉他弹出旋律,录下,重新听,再修改,再录。

    凭着感觉,他们排练了一首朋友写的歌曲《牧羊姑娘》,曲子的配乐来自他们最熟悉的乐器吉他,主唱为通俗唱法,和声部分则类似山歌。整个曲子既有流行音乐元素,又有民族音乐元素。不经修饰的嗓音、民族风味的曲调吸引了评委的注意。他们的歌曲最后被选送到了北京,代表深圳参加央视青歌赛。

    第一次站在央视的舞台上,沙玛说,自己的心都快跳出胸膛了。凭借原汁原味、原生态风格的演唱,他们顺利进入了第二轮,随后,他们创作了自己的歌曲《蓝色愿望》。虽然一路杀入了全国17强,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参赛经验,他们止步于大赛决赛阶段。    随着比赛的结束,团队也走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十字路口。一方面,他们意识到在音乐这条路上高手如云,他们不是最具实力的一个;另一方面,生存的压力再次浮现。“当时口袋里面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了。”在理想与现实面前,哥哥选择了北漂,沙玛回到了家乡,乐队就这样解散了。

    辗转反侧思考了几个月后,沙玛又回到深圳,并说服阿响加入,组合了全新的部落乐队。2007年一整年,他们都靠跑酒吧唱歌来维持生计。按照阿响的话说,“我们一直都处于生存的状态,谈不上是生活。”最艰苦的时候,四个人挤在不到30平方米的农民房,每个月280元的房租也需要借钱应付。为了生存,沙玛开始到一家公司做业务推销员。阿武离开深圳去外地打拼,阿响也在家人的劝说下准备去工厂打工。沙玛说,那段时间,感觉苦闷极了,似乎梦想正离他们越来越远。

    或许“草根部落”天生应该与音乐结缘。正在这时,沙玛的老乡、在成都小有名气的酒吧歌手木乃子举来到深圳,他的加入给草根部落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也带来了新的希望,大家决定再坚持一次。就这样,部落组合的名字又一次出现在深圳的舞台上。

    幸运的是,他们的才华和对梦想的坚持得到了宝安区文化部门的慧眼识珠,在大浪街道文体中心老师的引领下,他们加入了宝安羊台山艺术团打工者合唱团,以领唱的身份获得深圳合唱节和国际合唱节的金奖。在刚刚结束的深圳市第七届外来青工艺术节“星光大浪杯”青工歌手大赛上,他们的原创作品《山的美城的美》夺得通俗组和组合组的一等奖。正在举行的中国流行音乐金钟奖上,他们又闯入了赛区10强。

    沙玛告诉记者,晚会前,区里还专门出资为他们配备了新乐器。能登上这么绚丽的舞台,沙玛由衷的感谢,他说,美丽的深圳给了他和乐队成长的土壤,也让他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

    这是草根最绚丽的舞台

    每一首动人的歌曲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在沙玛的家乡,四川凉山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有一位从深圳来支教的女教师叫阿芝,她告诉沙玛,在遥远的海边,有一座漂亮的城市,满城的鲜花开得和山里一样美丽。后来,阿芝因为生病离开了沙玛的家乡,此后再也没有回去。再后来,沙玛来到了深圳,他看到了满城的鲜花,却一直没能找到指引他走出大山的阿芝。于是,就有了这首名为《阿芝》的歌曲。

    来自宝安的歌手林晓薇与草根部落一起,用美妙的歌声讲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对网名叫“芳草薇薇”的林晓薇来说,为打工者歌唱,早已是她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出生于音乐世家的林晓薇,从小就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1996年,她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属艺术学校学习。从部队退役后,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父母希望林晓薇能留在家乡,但为了音乐梦,她选择了南下深圳,当起了一名流浪歌手。    

    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林晓薇作为签约歌手来到了宝安区文化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外来务工者演出,每年,她和队友们都要演出200多场。虽然与在歌舞厅唱歌比起来,为外来工唱歌的收入少了很多,但林晓薇觉得,这才是她实现梦想的地方。

    这几年,林晓薇奔波在各个厂区演出数千场,她以甜美嘹亮的嗓音感染着数以万计的劳务工,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而她,也早已成为劳务工眼中的大明星,被打工者亲切地称为“车间里的百灵鸟”。

    在厂区演出,有时候条件十分简陋,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林晓薇只能少喝水,在炎热的夏天里,嗓子常常因为上火而沙哑。“哑了怎么办?那就降低一个音调再唱呗。”林晓薇说,无论是在剧院大舞台上演唱,还是在工厂食堂里义唱,她都不敢怠慢,因为台下观众看演出的心是一样的。

    林晓薇印象最深刻的是2008年的春节,由于遭遇冰雪灾害,那个春节,宝安的劳务工很多都留在工厂里,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正是合家团聚的日子,她却因为天天都要下到工厂、社区慰问演出,不得不把母亲一人留在家里。

    因为喜欢她的歌声,每逢有林晓薇的演出,劳务工们总不舍得离开,一次又一次的鼓掌让林晓薇感动,她就加唱、加唱、再加唱。有时,原定一个小时的演出延长到两个小时还未结束。她说,“为劳务工唱歌,是我职业生涯中再好不过的大舞台,我愿意而且喜欢做这个舞台上的‘超级女声’,播撒爱与美的种子。”

    凭着坚毅的性格、勇敢的坚持和对梦想不懈的追求,现如今,林晓薇已经告别漂泊,她作为特殊人才取得了深圳户口, 去年还被评为宝安区第六届“优秀青年”,当选为宝安区音乐家协会的副会长。

    “以前都是在厂房、球场、食堂等地方给大家唱歌,今天在这么华丽的舞台上演出,我觉得太幸福了,就像大腕一样”,走下舞台,林晓薇仍激动不已。

    在宝安,草根的路越走越宽广

    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族小伙儿托木拉干一首饱含深情的原创歌曲《妈妈》,让曾经在深圳打拼多年的主持人戴军热泪盈眶,更让千里之外专程赶来的妈妈潸然泪下。

    从怀揣音乐梦想的打工仔,到站在舞台上的草根明星,出生在大凉山的托木拉干同样走过一段艰辛的路程。

    对父母都是地地道道农民的托木一家人来说,“音乐”这个词是陌生的。上小学时,托木有一次跟父亲去朋友家做客,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一个能发出声音的木箱子——吉他。父亲的朋友还即兴为他们弹奏了几曲,托木拉干惊呆了,他从来没有听过如此美妙的声音。见他如此喜欢,叔叔就将那把旧吉他送给了他。    

    从此,每天放学回家后,托木拉干就抱着吉他琢磨。完全没有音乐基础的托木居然根据一支彝歌的曲调,创作出了一首《很喜欢你》的歌曲,在学校组织的“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上,这首歌获得了银奖。奖项虽然很小,却让他坚定了自己的音乐梦想。

    2001年,初中未毕业的托木拉干放弃了读书,自己寻找途径学习吉他弹奏和音乐知识,尽管没有受过专业指导和系统学习,经过几年的摸索,凭着一股韧劲,他还是学会了简单的吉他和弦。2003年7月,拖木和两个同样热爱音乐的小伙子组成了一个乐队,背着吉他在凉山彝族地区流浪歌唱。

    然而,乐队维持不到一年就解散了。2004年,拖木来到深圳开始了打工生涯,在深圳的头几年里,托木拉干辗转于福田、龙岗等区,那段日子,生活艰辛,但他结识了很多热爱音乐的朋友,书店和图书馆里关于音乐方面的书籍更让他受益匪浅,他的音乐水平在迅速提高,创作了200多首记录自己心声的歌曲。

    “城市的喧嚣使我更寂寥,经过的往事不堪再回首;再次想起了无味道的明天,风干的泪痕再次泛滥;我唱的歌谣总是无人问津,我过的生活总是狼狈不堪,我有的爱情总是支离破碎,我想的幸福远在天边……”这首原创歌曲《疯子》,真实记录下他在那段艰苦岁月的真实感受。 

    2007年,托木拉干来到宝安,在一家银行做保安,生活稳定后,托木拉干回了趟家,这也是他来深圳7年里第一次回家。一路坐火车,转汽车,在车站看到妈妈时,他却躲在车里不敢下来,他说,那一刻,他实在没有勇气面对一早走了十几里山路来接他的妈妈。

    千里探母,近乡情怯,泪水中,他写下了这首《妈妈》。

    这首歌,打动了无数漂泊在外、思念妈妈的务工者。经过几年的打拼,如今托木拉干已逐渐成为当地电台音乐栏目的常客,他还参加了国家原创音乐基地首届原创作品发布会、鹏城歌飞扬颁奖演出及澳亚卫视春晚等演出活动,他的原创歌曲也常常出现在深圳音乐排行榜的榜单上。

    已经在宝安安身的托木拉干说,是宝安这块福地让他收获了付出的回报,也看到了自己音乐之路的未来。

    为了慰藉游子的思乡之情,晚会的主办方还专程把托木的妈妈从大凉山接到了深圳,一曲《妈妈》唱过,看到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妈妈,托木拉干哽咽了,他告诉妈妈,在很多人的帮助下,他的日子正越来越好,更会让妈妈的日子越过越好。

    舞台为每一个有梦的草根绽放

    在流水线上打工的生涯里,住在集体宿舍里的单身汉难免会思念远方家乡的爱人。来自宝安的草根魔术师“劲草如飞”把舞台剧的表演形式植入到魔术表演中,他在情景魔术《思念》里,把思念的爱人“变”身到了集体宿舍,也把打工者最熟悉的生活情景搬上了舞台,诙谐幽默的表演赢得台下观众阵阵会意的笑声。

    不仅是草根的生活场景被搬上了舞台,今晚,普通的打工者也成为舞台上耀眼的明星。

    2009年,一场金融风暴袭击全球,处于珠三角核心区域的宝安也未能幸免。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宝安区委区政府、企业和每一个在宝安生活工作的外来工,共同演绎了一曲“风雨同舟”的精彩故事。面对出口受阻、订单锐减的局面,辖区内的艾美特等企业作出了“不裁员、不减薪”的温暖承诺。

    这一年年底,美国《时代》周刊揭晓年度人物,“中国工人”登上亚军位置,成为榜单上唯一的一个群体。《时代》刊载的“中国工人”的人物和故事,均来自宝安区石岩镇的一家企业。今晚,肖红霞、彭春霞、黄冬艳、邱小院,四位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的女工也来到“草根之声”的晚会现场。

    《时代》周刊在报道中写道, “正是这些男男女女,他们过去的奋斗、现在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看法,引领着世界经济走向复苏之路”。也许,对这样的解读,只读过初中、工作在生产线上的几个普通女工很难理解。晚会现场,接受主持人的采访时,肖红霞坦言,实际上,她也曾有过离开深圳的想法,最终让她留下的是,“在深圳不仅可以赚钱养家,也可以跟着这座城市一起发展”。

    “草根之声——中国劳务工大舞台”,正在为每一个有梦的草根绽放。 

荟萃草根之声 打造草根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