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6月3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光辉的旗帜 坚强的堡垒

——追寻全国共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奋进足迹

新华社记者 周英峰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30日   04 版)

    党员从50多名发展到8000多万名,基层组织从几十个发展到近400万个——9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千锤百炼而更加坚强。

    是什么让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永远的“顶梁柱”

    湖北省建始县是全国贫困县。店子坪村位于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区,三面被河流和深谷切断,背倚峭壁,好几个村小组一直没有修通公路。

    长期以来,村民上学、就医、赶场等只好走峡谷两岸悬崖峭壁上的羊肠小道。贫困的阴影挥之不去,也留下了许多沉痛记忆,村里先后有6人被悬崖绝壁夺去生命。

    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光国作出了一个村民们从不敢想的决定——绝壁凿路!“不干就永远干不成!10年修不完,就修15年,20年。”面对质疑,王光国坚定地回答。

    王光国自己的家在店子坪村五组,早在2000年前就修通了公路。2005年以前,夫妻俩在自家办起了养猪场,开起了杂货铺,年收入2万元以上,小日子本来过得十分滋润。

    为了坚定村民们的决心,王光国关掉了自家的商铺和养猪场。看到许多村民实在拿不出钱来集资,他将卖猪攒下的几万元钱全部垫了出来——“工地上只要还有一人,我定会奉陪到底!”

    从2004年下半年起,王光国带领百余名“搬山勇士”,不分寒冬酷暑,一点一点凿,一寸一寸抠,绝壁奋战6年,凿出3里“天路”。40岁的他,此时已是满脸风霜、满手老茧。

    在群众心中,王光国就是他们的主心骨。但在家里,王光国并不是一个“顶梁柱”。7年来,他没有给家里拿回过一分钱,家务和农活全靠妻子一人承担,一年6000多元的工资还不够摩托车的油钱。

    始终和人民在一起。困难时刻,紧要关头,正是像王光国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共产党员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躯为群众遮风挡雨,用自己的付出为群众带去力量和勇气。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无论是平常时期,还是危急时刻,率先站出的是党员,巍然挺立的是党支部。

    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那是一场人们永远无法忘记的灾难。留在人们记忆中的,还有那一个个顽强战斗的集体。

    5月12日地震发生那一刻,距离震中仅80公里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震感十分强烈,位于机场的民航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管制中心所在的大楼剧烈晃动。

    就在人们纷纷跑向开阔的地方躲避时,区域管制室的管制员们却岿然不动。因为他们知道,此时的成都区域正处于高峰时段,空中还有23架航空器在飞行。

    冒着危险,坚守在管制第一线的管制员们,冷静地疏散空中的飞机。直到震后27分钟,在指挥所有飞机飞离成都区域后,他们才最后撤离航管楼。

    为了使空中交通尽快恢复,赢得抗震救灾的时间,管制员在震后又冒着余震频发的危险,义无反顾地返回已经受损的航管楼,加班加点工作,保障各类救灾飞行。

    坚强的堡垒,锤炼出先锋的队伍;顽强的斗士,凝聚成先进的集体。沈战东、宋文博、谭东……这些共产党员的名字,深深镌刻在国人的心中;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党委、青海省玉树县公安局党总支……这些坚强堡垒的壮举,永远值得人们铭记。

    永远的“领头雁”

    在福建省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村部,一块石碑镌刻着村民们对一个人的感恩之情。这个人就是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处级检察员李彬。2007年10月,组织选派他到鲜水村挂职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三年。

    2010年7月1日,鲜水村召开党员大会。党员们发现李彬的位置一直空着。“李书记怎么了?”在众人的追问下,新当选的村支书李杜华只好告诉大家:因积劳成疾,李彬双肾坏死,正在住院治疗。

    得知李彬的病情,会场里哭声一片。

    2007年10月15日,李彬来到鲜水村。鲜水村给他的第一印象是三个想不到:想不到村部这么破旧,想不到村貌这么脏乱,想不到冷泉这么好的资源一直浪费着。

    “河流无阻碍时就没有浪花”、“要做就做好的,做50年不变的”。在第一周的驻村日记里,李彬记下这样的字句。

    “李书记是累垮的,3年来他从不顾自己的身体。”村民沈在启说。

    为了建设环村水泥路,李彬一次次往相关部门跑,多方筹集到70多万元资金。施工期间,他每天与施工队伍同进同出,风雨无阻。

    为了让村民饮上方便、卫生的水,李彬组织班子筹集19万元,铺设主管线4800米,从几公里外的水源点引来水,解决了3个自然村村民的饮水问题。

    为了把工程成本降到最低,李彬亲自测量、预算;村部修缮,他亲自粉刷;建健身广场,他带着村干部去挖草皮回来种……

    过度劳累,使李彬的身体越来越差,人又黑又瘦。大家劝他检查一下,他总说:“驻村时间不多了,忙完这段再检查不迟。”

    发展冷水鱼养殖、建设油茶基地、组建养猪协会……在李彬带领下,鲜水村村容村貌变了样,去年人均收入达到6971元。

    孙家栋、吴孟超、次仁多吉……在8000多万党员中,一批批锐意进取、勤勉奉献的“领头雁”,不惧任何风雨,始终奋飞搏击。

    班子强不强,要看“领头雁”;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

    在广大基层,有无数个党支部脚踏实地干事创业,尽心竭力造福于民,成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引路灯”。

    永远的“贴心人”

    “我是一名党员,所以我留下来了,现在我的党龄已经24年了。”扳着手指头,67岁的老党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原外科主任王万青说。

    1968年,王万青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放弃繁华的都市生活,孤身一人扛着简单的行李和一木箱医学书籍,坐了两天班车来到玛曲。阿万仓乡离县城百余里,王万青曾在乡卫生院工作二十年。

    在阿万仓乡,王万青一个人骑马完成了全乡人畜共患的布氏杆菌病的普查摸底。之后,他又和妻子一起,起早贪黑,逐一给当地牧民的孩子实施计划免疫,惠及牧民群众1500多人。

    在玛曲县人民医院工作期间,王万青主刀或主持参与过颅脑、颈、胸、腹、骨、妇产、五官科等各类手术数千例,有的手术还填补了玛曲高原外科手术的空白。一个个饱受病魔摧残甚至即将被吞噬的生命,在他的手术刀下重获新生。

    如今退休在家的王万青,还经常到玛曲县医院指导外科手术,经常在家里给上门的藏族群众治病。

    想百姓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王万青用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真谛。

    虽然大潮汹涌,环境变化,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如一。文建明、邓平寿、龚曲此里、陈燕萍……一长串不胜枚举的名字。他们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小事当做大事,坚定地做百姓的“贴心人”。

    以人为本,务实为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个个基层党组织成为为民服务的堡垒。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东站十委社区党委,坚持每周走访一户居民、在楼间党员工作岗位值一次班;每月收集一条社情民意、促成一个帮扶对子,千方百计解决居民群众遇到的民生难题。

    ——河南省巩义市竹林镇党委,免除群众全部统筹提留,承担孤寡老人一切赡养费用,对没有工作能力的困难群体定期发放生活补助,始终把群众满意率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

    ……

    一个个共产党员,一面面鲜艳旗帜;一个个基层党组织,一座座坚强堡垒。他们,用自己的忠诚和奉献,谱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歌。    

    据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光辉的旗帜 坚强的堡垒
认真组织学习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
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
“重走进藏路”记者会师布达拉宫广场
第二届中华红歌会开幕
选择,奋斗在复兴的征程上
党报党刊事业成就展举办
两代人座谈共话建党90周年
中建千名农民工红歌献给党
余姚供电局为红色旅游保驾
百胜餐饮集团选拔“校园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