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7月0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京沪高铁,改变的不只是京沪

——写在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之际

本报记者 周伟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7月01日   06 版)

    6月30日,京沪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两大都市通过高铁更紧密地连在一起,一日之内就可往返。

    中国两大经济区环渤海和长三角的高铁连接,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布下了重要的一步棋。这条平均运营时速300公里的高速铁路,将颠覆传统意义上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从这一天起,京沪高铁与曾经见证中国繁荣的京杭大运河相伴而行,中国版图上再添一条“钢铁运河”。

    为世界铁路立下新坐标

    这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全长1318公里。京沪高铁像一条腾飞的巨龙,横穿京、津、冀、鲁、皖、苏、沪7省市,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舞动在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

    这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京沪高铁是我国高铁技术创新成果的集大成者,是中国高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越的典型代表。它在工程建设、高速列车、列车控制、客站建设、系统集成、运营维护和环保标准等技术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

    设计时速350公里,初期运营最高时速300公里,京沪高铁的最小曲线半径、最大坡度、线间距、隧道净空断面等主要技术标准在目前世界高铁中均为最高标准。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千年不变的法则因高铁而悄然改变。为节约耕地和保护自然环境,京沪高铁全线五分之四以桥代路,集中配置沿线设施,尽量与公路、既有铁路共用同一走廊。据统计,京沪高铁共累计节省用地13600亩。

    2008年2月26日,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在继承“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设计原则的基础上,CRH380系列动车组对车体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网络控制及旅客界面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创新。

    今年5月25日至26日,国内30名工程界的院士、专家,对京沪高铁进行了检查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京沪高铁轨道状态达到了高平顺和高稳定的要求,运营安全保障设施齐全,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列车运行时速300公里时,车厢内水杯的水几乎纹丝不动!一根香烟直立在餐桌上,5分钟都不会倒。” 北京人王璟是一位火车迷,他幸运地在网上订到了京沪高铁首发车的一张车票,亲身体验后发出由衷的感叹。

    王璟说,列车上的可躺式红色沙发座椅、可调节角度的普通席软椅、可人为控制实现雾透转换的“电子幕帘”等,“都显示出CRH380比原来的车、比国外的车先进许多,CRH380已成为中国‘智造’的一张闪亮名片。作为中国火车迷,我自豪!”

    中国铁路变的不只是速度

    2004年1月,国务院通过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的“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拉开了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序幕。

    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既有线实施第六次大提速,首次推出时速200~250公里动车组。

    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开通。

    2010年7月1日,沪宁高铁开通。

    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铁开通。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开通运营。

    ……

    短短几年,中国高铁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道路,全面掌握了高铁的核心技术,构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再创新平台,实现了三个台阶的跨越。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掌握时速200~25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的基础上,我国自主研制生产了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以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平台为基础,成功研制出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除了速度的变化,铁道部上下也逐渐转变了对旅客的态度。“上世纪80年代,对旅客就是‘管’,能把旅客送走就行。21世纪初,开始有了服务的意识,提出‘让旅客走得好’,力争为旅客出行提供好的环境。而现在,是‘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尺,这是一种本质的变化。”铁道部人士说。

    在新思路、新理念指导下,京沪高铁实行两种速度等级混跑的运行模式,每天安排开行动车组列车90对。其中,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列车63对,客座能力10.9万;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列车27对,客座能力4.5万。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义说,为让广大旅客得到更多实惠,公司“将根据市场变化,在运价政策范围内,对动车组列车实行票价浮动政策”。此外,京沪高铁的网络售票方式给旅客带来了极大便利。

    京沪高铁:撑起中国“经济竖轴”

    一票难求,一车难求,铁路客货运输全面紧张。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这个中国铁路背负了几十年的包袱,让每一个中国铁路人都感到沉重。

    作为连接两座大都市的交通动脉,既有京沪线是一条百年老线,既跑客运列车,也跑货运重载列车。据统计,2010年既有京沪线平均客运密度为5497万人/公里,货运密度为5340万吨/公里,分别为全国铁路平均密度的5.72倍和1.76倍,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和限制型运输状态,严重制约了沿线经济发展。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介绍说,京沪高铁沿线分布着全国四大直辖市中的3个,省会城市两个,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11个,“面积占全国的6.5%,但人口占全国的25.8%,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0%以上,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

    京沪高铁开通后,年输送旅客单方向可达8000余万人。此外,既有京沪线将增加图定货物列车20对以上,折合日均2400车、14万吨左右,年增加货物运输能力约5000万吨。“这将从根本上缓解京沪沿线地区乃至全国交通运输的紧张局面,实现铁路与其他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王勇平说。

    修建一条铁路,带动一方经济。据分析,中国一条高铁的年运量是目前既有普速铁路的4~5倍,能够为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运力支撑。目前,中国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达240多个,各省会城市之间平均直线距离1500公里左右,这部分中长距离的客流主要由铁路承担。

    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营,将大大缩短沿线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京津塘、渤海湾、胶州半岛、长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区域的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一条以北京为政治文化中心,上海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经济带。

    在京沪高铁沿线的24个站中,大多数是新建车站,其中滕州东、定远、丹阳北三个站,全部在县级城市。随着沿线客流的不断增加,以新车站为依托的新兴经济区将应运而生。目前,在京沪高铁沧州西、蚌埠南、苏州北等车站周边,地方政府已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和发展纲要,这些城市都将以京沪高铁车站为中心,构建集商务、地产、教育、科技、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经济发展带。可以预见,京沪高铁将成为拉动沿线经济带、经济圈、经济区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铁投资大,产业链长,能够带动大量相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铁建设需要大量采用机械、建筑、橡胶、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高新技术产品,对这些产业发展具有强劲的带动作用。

    据测算,按照铁路投资与相关产业最高拉动效应1∶10的比例计算,京沪高铁建设头两年拉动内需高达近1.2万亿元。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后将使沿线地区GDP的增长率提高19%至21%。一条经济实力雄厚、辐射能力极强的中国“经济竖轴”将进一步凸显。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京沪高铁将加速沿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新观念、新理念,加快相邻城市的“同城化”,开创中国东部地区旅游新机遇。

    专家认为,京沪高铁将为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使市民周末“跨省换城游”成为现实,产生大量“钟摆式”客流,并促进当地消费,促进旅游产业的升级。

    高铁,低碳经济的“宠儿”,能耗是汽车的1/6,碳排量几乎为零;高铁,高端技术的集成,每投入1元,将会拉动9元;高铁,城镇化的助推器,沿线将崛起一座座新城;高铁,经济的大动脉,释放出的将是难以想象的力量。

    本报北京6月30日电

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贺信
京沪高铁,改变的不只是京沪
永远为人民而奋斗
为民族复兴,让青春跟党走
京沪高铁全线通车
领航中国 扬帆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