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7月0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雪域脊梁

“佛心鬼手”将军情

——记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

新华社记者 陈寂 杨三军 颜园园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7月08日   08 版)

    李素芝的办公室里堆满了锦旗和哈达,书柜上一尊白瓷毛主席像系着红领巾,旁边一颗足球大小的彩色心脏模型格外显眼。锦旗和哈达是当地老百姓送给院长李素芝的,红领巾是李素芝系上的,心脏模型暗示着李素芝20多年攻克在高原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五味杂陈。

    同时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的李素芝少将不是个坐在办公室里的领导。在手术台上,在病房里,在巡诊的路上,在农牧民的帐篷里……跟上他的步伐,西藏军区总医院的人说,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佛心”:藏族群众的贴心人

    只要李素芝在军区总医院,门口经常挤满两群人,一群是等着向他汇报的属下,一群是希望能找他免费治疗的农牧民。

    李素芝在西藏农牧民当中名气很大,走到哪里,都有很多老百姓能当面喊出他的名字,为他献上哈达,争着和他合影。

    很多藏族百姓都知道,李院长医术高超,而且有颗“佛心”。自他上任起,有困难的藏族群众到他的医院治病,可以免费。

    那是1996年,在李素芝提议下,西藏军区总医院开始对有困难的藏族群众实行医疗扶贫制度。

    15年来,西藏有15000余人领到了总医院的免费医疗卡。越来越多的人纷至沓来,希望领取免费医疗卡。

    办公室内,李素芝展开亲切的笑脸,迎向人群。

    “老百姓见到首长,就抱着首长,脸贴脸。”无数次陪同李素芝到藏北草原巡诊的高山病科医生炜桑,非常羡慕他和农牧民的亲密关系。

    炜桑同时也深知,这种情感来之不易。进藏北巡诊一次至少要个把月,翻雪山、趟冰河、冒风雪、顶烈日,加上严重的高原反应,折磨得人“就像跑了一遍生死路”。

    2005年冬,海拔5300多米的库拉山上,暴风雪肆虐,气温降到零下30摄氏度,积雪不到1小时厚至50多厘米。白茫茫的天地间,李素芝带领的总医院医疗队,目标那曲班戈县,破雪而进,却寸步难行。

    4辆车陷入雪坑。医生们悉数下车,十几双手探入车下,扒雪、推车,狂风把他们喝喊的声音吞没。刚刚阑尾手术后的李素芝昏倒在雪地里。紧急吸氧10分钟后,他极度虚弱的身体才缓过来。

    8小时后,医疗队到达班戈县城,众人精疲力竭。但看着一群群四面八方赶来的老百姓,李素芝和他的大夫们未商量,马不停蹄地为群众看起了病。

    那曲之路遥远,那曲之路艰难,可李素芝偏每年都要去几次。病理科副主任姜莉私下抱怨,草原上的老百姓住得分散,去一个帐篷要走好远,条件又差。

    “老百姓听说李院长来了,都要过来找我们。我们就一个接一个地看,不知不觉就干到很晚。光是测血压,听诊器就压得耳朵疼到不能碰。”她说。

    可李素芝常讲:“要多雪中送炭,少搞或不搞锦上添花!”他觉得,藏民身上那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善良天性,才令人感动。老百姓们倾其所有,盛上家中的牛羊肉和酸奶,倒上热腾腾的酥油茶,双眼一刻不离地注视着李素芝。在老百姓眼中,这是一位“有颗菩萨心肠的神医”。

    “鬼手”:最大幸福是解除患者病痛

    国际医疗界训练外科医生,要求“鬼手佛心”。“佛心”即菩萨心肠,“鬼手”即“一双鬼斧神工般灵巧的手”。

    李素芝有一双细长柔软、灵活自如的手。专家对他手术的评价是:流畅得没有一个多余动作,能一针缝合绝不用两针。

    李院长的医术是一个高峰,他的要求一般也难有人达到。

    他近乎吹毛求疵地要求医院的所有医生和护士对病人好。他说:“病人不能以你怎么高兴怎么来,你要考虑病人怎么方便怎么来!”

    在总医院很多医生的眼里,李素芝是个让人又敬又畏的人。要是哪个医生负责的病人去世了,大家都得躲着李院长走,不敢看到他拉长的脸。

    新进医院的大学生,都会被李素芝带着去巡诊。“越艰苦的地方越要多去!”刚刚踏上高原土地、连每口呼吸都尚觉不够的年轻人,一轮巡诊下来,回到拉萨,“感觉像回到了天堂”。

    在李素芝自己的青春时光——22岁那年,他从第二军医大学毕业,留在上海长海医院工作半年后,他放弃在大都市工作的机会,自愿申请进藏。

    在李素芝眼里,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他说,在那种激情燃烧的氛围里,任何人都会被感染,都会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光荣而神圣的事情。

    今人多叹,人心不古。李素芝的理解是:现在社会太缺乏激情,很多人如木偶般过着平庸的生活。

    平日酷爱看革命战争片和军旅片的李将军,内心豪情依然翻涌如昔。走近他,便知何谓“激情燃烧”。

    父辈的激情在他的身上延续。父亲李敬南16岁背井离乡,去前线抗日;母亲姜啓芹13岁入党,在解放区积极组织游击队和群众进行抗日救亡运动。

    父母留给他这句话:“爱党爱国爱人民。”

    作为一个医者,李素芝将这份深切的爱投入到无限的治病救人事业中。平时工作中的他,保持着众人口中的“李院长节奏”,成为众人眼里的工作狂。

    在西藏的农牧区,西藏军区总医院开展过大规模的病例普查和病源调查,结果令人揪心。西藏高原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是内地的2至3倍,而且多发生于胎儿发育时缺氧引起的发育不良和先天性缺陷。

    20年攻坚,李素芝力排众议,固执到底,逮野狗做实验,终于亲手填补了高原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空白。他觉得回报西藏百姓的时候到了。

    2000年11月,李素芝执刀,成功完成了西藏第一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随后,西藏军区总医院宣布,免费为西藏农牧民家庭做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十年间,总医院完成了此类手术1400多例,免费额达5000多万元,而且成功率达到98%以上。

    李素芝既骄傲又满足,他说:“我最大的幸福就是解除老百姓的病痛。”

    柔情:将军的家之味

    1997年,李素芝来到大连,妻子郭淑琴和15岁的女儿李楠在房门口迎接。女孩见了父亲一声不吭,转头回到房间,把自己反锁了起来。

    4年前,郭淑琴为照顾李楠,从西藏军区总医院转业到了大连工作。4年后,李素芝才回到大连看望妻女。4年间,正是李素芝潜心钻研心脏体外循环手术的关键时刻,其他一切似乎都只能为此让路。

    实际上,自从李素芝奔赴雪域高原,多年来他和家人相聚的机会寥寥,个中滋味又怎是一个“聚少离多”能够形容。

    他的父母没法适应西藏的高原气候,只能留在老家。李素芝每次回老家看父母,就是看看父母身体怎么样;为他们做的,也就是留一些钱。老人说:“我们不需要钱,只要你在身边多待几天。”

    作为军人,两个老人希望看到儿子成材,不想拖后腿,平日也就报喜不报忧。

    李素芝看母亲,一直觉得她年轻。愚钝的他,迟于发现母亲的衰老。母亲去世前两年,李素芝回家,看到家里有些脏乱,便说:“妈,你有时间也好好地把家里打扫一下啊!”

    母亲放缓语调,一字一顿地说:“妈已经老了,家里也没有人,自己有些打扫不动了。”

    母亲说自己心脏不太好,李素芝带她到县医院做了心电图,没有显示出问题。但后来,母亲恰恰病逝于心脏病。

    为母亲办丧事的那天,李素芝为患有肩周炎的父亲揉肩、按背。两个多小时看着父亲的背影无语,心里悔恨交织。

    父亲患肺心病,被带到上海看病。老人说,怕花钱。孩子们争执不过。回家不到两个月,父亲病逝于大儿子李素芝缺席的家中。

    父母去世后,李素芝发现,平时买给老人的衣服和鞋子,崭新、整齐地摆在柜子里。

    李素芝一直后悔。后悔没有将老人接到更大的医院,接受更好的治疗。身为医生,他悔意尤甚。

    “如果我在内地,早就把他们接到身边了。我治了那么多的病人,却没给父母看过一次病!”情到深处,钢铁硬汉眼泪横流。

    将军心中巨大的遗憾和缺口,女儿李楠在慢慢弥补。

    李楠大学毕业,也来到西藏。她是军区总医院的口腔科医生,终于陪伴在父亲身边。

    18岁以前,李楠没叫过李素芝一声“爸”,她叫他“哎”。

    遥远的距离和长久的疏离,把这声“爸”锁在了李楠心里。“以前我怨恨过这个‘不称职’的爸爸,长大后我才真正理解,他把爱都给了西藏老百姓。心里明白,但就是叫不出口,不习惯了。”

    李素芝说,女儿结婚后更知道父母养育她有多不易。

    女儿说:“你头发白了,好好去染一下啊!”又说:“你也太不注意形象了!给你钱去买几件好看的衣服啊!”

    李素芝说,女儿给他买了休闲装、夹克什么的,但他还是喜欢穿军装。

    女儿对爸爸有各种要求:“哎!你脸黑,我给你买面霜你好好擦擦脸吧。”“哎!你把头发梳一梳,弄得更精神一点吧!”

    “哎!你背都驼了,挺一点!”——女儿在李素芝背上捶了一下。

    57岁的李素芝顿时乐不可支,幸福地笑着,像个孩子……

    据新华社拉萨7月7日电

新华社记者 陈寂 杨三军 颜园园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7月08日 08 版

赵婷:带着十万嫁妆下村
北京:胡建党致谢买瓜众博友
黑龙江:于康宁吆喝家乡黑木耳
江苏省泗洪县12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县党代表
“佛心鬼手”将军情
山东枣庄防备煤矿发生火灾事故
北京新公民儿童安全训练营举办
河南民权劳务输出强县富民
非遗进校园公益活动启动
恩布拉科创新科大赛走进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