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院校‘阴盛阳衰’,有人说男生‘大一是男生,大二像女生,大三像男生,大四是女生。咋办?” “学校逃课现象严重,老师教学不能吸引学生,怎么解决?” “食堂很挤,有没有新开食堂的打算?”……
最近,四川外语学院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校媒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面对的,不是社会媒体记者,而是来自该校16家校园媒体的学生记者。面对校媒记者们尖锐的问题,该校校长李克勇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一一作答,并就学校“十二五”规划实施计划及学校发展等向同学征询意见。
新闻发布会上,校媒记者的提问更多地围绕学校存在的问题展开。
正在《科学时报》重庆记者站实习的大二学生周馨率先提问。她的关于文科院校“阴盛阳衰”的问题引得在场的学生和李克勇都笑了。
“大学女生比例增大是个全国现象,外语院校更是突出……但一切都是用考试成绩来说话,如果多招一点男生,对于那些成绩更好的女生又不公平,所以依然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校长李克勇诚恳作答。
周馨还提到,作为文科类院校,少有理工科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学生的知识素养极可能文理不平衡,造成知识上的营养不良。
李克勇点点头说:“确实,咱们川外绝大多数专家是文科的。但近年我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比如我们开设了数学选修课,这在全国外语院校中都是很少见的。”他说,文理兼容也是学校的一大理念,并向学生承诺“以后会多请一些理工科专家来学校”,台下顿时响起一片掌声。
“校长,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微博的形式来与学生互动。是否我校也将民主办学进一步地在网络上延伸?”校园报纸《地平线》的记者张瀚祥问。
“只要有利于学校领导与学生的沟通,我们都愿意做。”李克勇说,年轻人相对来说对现代网络技术更加敏感,有了网络连接,学生就更了解学校在做什么,学校也更了解学生在想什么。
每每回答结束,现场校媒记者都齐刷刷地举起手。现场气氛热烈,微博墙上的问题也在不停滚动。
主持人替现场“微博墙”上的网友发问,“毕业季论文让师生共头疼,四川大学就做了新闻学科是否该以新闻作品代替毕业论文的讨论,不知川外是否会进行论文改革?”
教务处处长祝朝伟回答:“改革需要创新,特别是同学们比较头疼的毕业论文环节。未来毕业论文环节不会取消,但形式方面会作调整。”
发布会结束后,不少校媒记者意犹未尽,广播站记者杨栩昕跑上发言席“围堵”校长发问,“研究生部试点实行管教分离,这会不会成学校教改的方向?”
为什么校媒记者都敢于“大胆提问”,敢于“动真格”?原来,校长在会前早有表态。“校长专门说了,不设边界,任何问题可问,包括很尖锐的问题,注意提问方式即可,不用提前汇报。”在会前的指导培训上,指导老师严功军特意给大家“解放思想”。
校长李克勇称,之所以选择对话校媒记者,是因为他们“会提问,敢表达,能代表同学们的意见”。在此之前,李克勇也组织过两次“校长恳谈会”,但被选来参会的同学大多是“班干部”,效果并不好。
“今天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让同学们了解学校在做什么,并通过各位校媒记者告诉大家;二是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也让校园媒体的学生记者得到锻炼。”李克勇在发布会上说。
实习生 靳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