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在上观摩课。为使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掌握十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张雅先后使用了三种自制教具,还自编了儿歌让学生记唱:两条小鱼游啊游,十位就是鱼的头;先比头,再比尾,谁大谁张嘴……
有声有色的观摩课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很快,学生便掌握了十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张雅是河南省邓州市白牛乡栗扒小学的一名年轻教师。去年,她以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被评为邓州市级名师。
邓州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处,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全市共有农村学校618所,在校学生18万人,在职教师9000余人。和城市相比,农村教育环境较差,教师素质不高,教学质量滞后。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邓州市主抓教育的副市长王彩霞说。“农村学校之所以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缓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品牌教师。”
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从2009年开始,由政府牵头,邓州启动了“百名名师”评选工程,即利用三年时间,按照3:3:4的比例,在全市农村教师中评选100名市级名师。张雅入选的正是这个评选活动。
名师选拔层层闯关
在邓州,要成为名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有非常严格的硬件条件:具有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和教师资格,具有中小学中级以上教师职称;对所教学科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系统的业务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及时把握现代知识更新动向和本学科教学的发展动态,在本学科教学领域中处于领先位次,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近五年承担过市级以上的教科研课题、公开课,或经验介绍、专题讲座等。
除此之外,“百名名师”评选还非常注重“实践出真知”:参加名师评选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指导教育教学能力,必须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指导工作成绩突出;同时规定,在名师评选活动中,在兼顾学科的同时,必须面向一线,凡不担课者或校长主任,不准参加评选。
为确保名师评选活动公开、公正、透明,邓州市规定了严格的评选程序:首先是学校向市级教育部门推荐;接着由市级教育部门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人选进行遴选,并对参评人员进行听课、答辩等;然后听课答辩全程录像,编制密码,送交外地,由外地组织专业人员逐一评选。最后确定名师人选名单,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全方位给名师成长“加料”
对入选的名师,邓州市还有一系列的后续支持措施,全方位为他们的成长“加料”。
邓州市通过财政拨款、社会赞助和培训经费列支等渠道,筹措一定数量的资金,设立了名师培养工程基金,建立了名师培养工程经费保障机制。被评上的市级名师,除了由政府每人奖励1000元的培训研究经费外,还享有外出学习和考察的优先权利,定期组织外出学习、交流、研讨;同等条件下,名师在评职、晋级、评优、提拔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为促进名师成长,除指定教学前辈对他们实施“一对一”的帮扶指导外,市里还积极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如通过举办名师论坛、开设名师博客,使这些名师及时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能,掌握学科教学的最新动态。
名师绝对不是评出来就高高挂起了。邓州市规定,名师3年内不得脱离教学第一线。同时,名师们还被要求结合实际,承担一定数量的科研及教改课题项目;鼓励、支持他们改革创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论文。
名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为了让名师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引领作用,邓州要求,名师必须承担青年教师培养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任务,积极承担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等公开教学任务。“每名名师,每年要承担1~2次市级以上公开示范课;每年听课不少于30节,评课不少于20节!”邓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程传玺说。如今,张雅上观摩课就带着3名骨干教师。
为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指导作用,邓州市开展了“教师点菜,名师下厨,送教下乡”活动,即每位名师选定1~3个专题,向社会公布,由教师自行选定,名师精心“烹调”,再送“菜”上门。
同时,邓州每年都要组建名师报告团,巡回全市学校,向普通教师现身说法,传经送宝;同时每名名师三年内要培养和指导3~6名新上岗教师,尤其是特岗教师,使之尽快成为教学骨干。“自2010年被评为名师以来,我已经参加名师报告团20余次,培养、指导6名青年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名师丁文华说。
截至目前,邓州已评选市级名师三届100名。在这些名师的带动、培养和指导下, 全市3000余名青年教师承担了农村学校的骨干教育教学工作,推动了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的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