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网友称为“财迷哥”的北京师范大学大三学生李振走红网络。他每年假期都不回家、每天坚持打至少两份工,还将一些回收的旧书或旧货存放在宿舍内。这导致他的室友发帖表示不满,说他“想钱想疯了”。李振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我就一句话,赚钱是人生的常态。如果把常态都丢了,人生就没有了。”他拼命攒钱就是为了凑房子的首付。面对记者采访,他都要求付费,而且已经从50元涨到了100元。
对于“财迷哥”的言行,网友的争议空前激烈。新浪网网友“王琦”说,“财迷哥”不怕吃苦,不畏惧他人的异样目光,从底层行业干起,这份平常心值得大学生好好学习。可以想见,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拥有这样价值取向的人,也不会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但也有网友从“财迷哥”身上反思大学生精神价值的失守。一名网易北京网友说,“财迷哥”对金钱的狂热和对亲人、室友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但这不是“财迷哥”身上独有的,很多青年学生都是这样,在现实面前,亲情、友情、理想等都是次要的,更不用说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了。社会的功利化让高校不再是净土,“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之类的言行,也给了学生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沦为制造“赚钱机器”的工厂,是一种悲哀。
一名凤凰网网友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财迷哥”爱赚钱原本无可厚非。只是,他赚的都是辛苦钱,作为一名大学生,除了做家教、做促销,难道就没有别的勤工俭学路子了?这未免太缺乏个性和创造力。另一名网友则表示,批评“财迷哥”缺乏创意有些求全责备。并非每个大学生都具备创业的条件、能力和魄力。当今社会生存压力巨大,大学生“蓝领化”倾向越来越明显,靠高等教育改变人生也越来越困难,大学生对未来的生活早认识、早谋划、早准备,脚踏实地地去挣人生“第一桶金”,也未尝不可。
“人生的内容很丰富,房子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对于“财迷哥”“赚钱是为了凑首付”的言论,网易网友“逗号斗”说,“财迷哥”的出现说明对房子的焦虑已经逼向了在校大学生,这是时代的悲哀。
据媒体报道,李振出生于安徽农村,父亲做生意,母亲是计生干部,其实并非买不起房子。是李振自己选择了靠自己赚钱,这和时下的物价、房价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搜索关于“财迷哥”的新闻,众多媒体依然将“大三学生捡破烂凑房款首付”作为标题。也许正是“大学生”、“凑首付”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刺激了网友敏感的神经,才让“财迷哥”引发这么多的关注和争议。正如新浪网友“龙敏飞”所说,与其说我们在关注“财迷哥”,不如说我们在关注自己,并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突破口,去宣泄我们在生活重压下的焦虑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