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7月1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多部门公开“三公”经费数据

专家称“三公”经费贵在公布人均数

本报记者 王超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7月18日   05 版)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又有水利部、农业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亮出了“三公经费”数据。至此,向全国人大报送预算的98个中央部门中,已经有27个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

    “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开支的公务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

    今年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工作,并要求在201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中央财政决算后,中央部门要公开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支出,同时公开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支出。

    4月14日,科技部公布2011年其“三公”经费预算为4018.72万元,成为首个公开“三公”经费数据的中央部门,而其他中央部门均在国务院要求的时限爽约。7月15日前后,比国务院规定时间晚了半个月,20几个中央部门才陆续公布“三公”经费预算。

    在已发布“三公”数据的部门中,“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最多的是中国科学院,2010年,达28711.28万元。其因公出国(境)费和公务接待费在已公开部门中都居第一名,分别为11295.77万元和9995.05万元。

    作为两项费用的冠军,中科院特别说明,作为国家科研机构,中科院一直高度重视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不断推进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科技组织的合作,因此因公出国(境)费主要以科技合作与交流支出为主。其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主要用于科学考察、科研活动。如中科院拥有近千个野外观测台站,主要分布于偏远地区、甚至是人迹罕至的地区,野外考察用车增加了车辆购置和运行费支出。其公务接待费包括内宾的公务接待和外宾的公务接待。由于国际科技合作交往比较频繁,外宾公务接待费较大。

    因公出国(境)费占比最高的中央部门是商务部,因公出国费约占总额的94%。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称,出国经费占比较高,与商务部的工作性质有关,与中国在国际格局中不断演变的地位有关。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玉栋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称,“三公”支出在2009年之前是没有数据的,2010年在编制预算时才设了科目,使得“三公”支出在预算决算中能够表现出来。他表示,中央部门的“三公”预决算在陆续公开,但部门公布的详细程度有很大差异。比如审计署给出了详细的数据,甚至精确到公务车的编制数和实有数。但很多“三公”经费很高的部门却只有简单的几个数字。孙玉栋表示,公车的保有量不公布,就很难横向比较部委之间的维护费用。

    纵向方面,因为只有2010年的数据,只是一个时间的断面,所以没有办法比较各部门“三公”经费的走势。

    一直关注公车改革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些部门没有公开公车数量,是没胆量,如果公车数量过多,会引起公众不满。一辆公车还要配一名司机,一名司机一年的工资是3万~5万,司机的费用并不包含在“三公”经费里。

    叶青表示,最惊喜的是看到了审计署和农业部的数据。审计署的数据好在精细,能看到每项支出;农业部的数据在于公布了人均数。

    讲“三公”经费总量无意义,重点在平均数。作为统计专家的叶青表示,两个部门比较,哪个节约,哪个浪费,一平均,就看得出来。

    农业部在职的有9万多人,退休的8万多人,加起来17万人。按在职人员数计算,年人均财政拨款“三公”经费约为2500元。中科院虽然总量两项指标居首位,但中科院院大人多,在各个省区市有众多的分支机构,平均下来也不是很多。

    公车、出国、接待三项费用都应该有人均数,总经费也有个人均数,这四个指标,才是横向比较各个部门的利器。叶青说,即便有的部门不公布平均数,公众也会从各个渠道找到该部门的人数,最后算出平均数。

    本报北京7月17日电

八栋问题住宅楼今起拆除 有关公司已被立案
猪肉贵时给补贴谁得实惠
专家称“三公”经费贵在公布人均数
蔬菜难逃“一抹” 催熟剂是否滥用谁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