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考定终身的模式深受社会诟病,现在中考之后生硬地把学生分流至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的做法同样值得反思。”日前,张家口市教育局局长胡守荣在接待教育部组织的中央教育新闻采访团时说,绝大部分学生接受完9年义务教育,年龄在十五六岁之间,让这些未成年人过早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与职业方向,颇有揠苗助长之嫌。
“初中毕业后,应该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胡守荣说,应让学生挤高考“独木桥”变走职教“立交桥”。
所以,打通职教“立交桥”成了问题的关键。近几年,张家口市在解决这一问题上作了一些尝试。
首先,结束部门“打架”殃及学生的历史。据胡守荣介绍,张家口市从2006年开始,就把隶属于不同部门的20多所职业学校重组为7所学校,并统一归口教育部门管理。以张家口机械工业学校为例,就是由该市技工学校、经贸学校、电子科技学校、第一职业中学与第八中学这5校合并的,从而彻底解决了过去多头管理、资源配置与学校布局不均,规模小、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张家口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任中坦诚地表示,全市的生源总量就是那么多,他们过去总担心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扩大以后,势必会影响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数。每年下达招生计划时,职业教育科与基础教育科老是“打架”,以争取招生计划往自己这边倾斜。
后来,教育系统内部统筹、协调解决了这个争端,两个不同职能部门坐下来商量制定全市年度招生计划,建立职教“立交桥”。经过五六年的发展实践表明,当初大家对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此消彼长”的担心是多余的。两者之间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发展的关系。
据统计,该市每年职业学校毕业生两万人左右,对口升学规模2000人,约占毕业生总数的10%;有5%~10%的高一、高二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合继续上普高、考大学,进而转入职业学校就读。另外,该市每年高考中有3%~5%的社会报名考生,他们大部分是职业学校中想继续升学的那类学生。
同时,张家口市在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里还建立了升学班与就业班,并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业成绩在其间自由流动。胡守荣认为,这个通道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过去“有学上”,到现在“可选择、上好学”。全市一方面通过大幅度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让普通高中学生看到自己成长的前途与潜力,另一方面组建职教集团,打造骨干专业、实施名校带动县域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建设160多个特色专业,让学生家长充分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类型与专业。
谈及职教“立交桥”的建设,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汪秀丽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一手抓升学,一手抓就业,两个拳头都打出,两个拳头都硬。”她说,这所万人职教中心,学生就业有好岗位可选择,继续升学有畅通渠道可走。近几年全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率达300%、就业率98%、稳定率97%,从而吸引不少普通高中学生由原计划走高考“独木桥”,变为现在走职业学校“立交桥”了。
“彻底打通职教‘立交桥’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胡守荣说,只要做到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等各种教育类型的统筹、协调发展,剩下的壁垒都是人为的。
目前,社会上很多关于教育方面不理性的现象主要是由教育部门的不理性造成的。职业教育给学生家长选择的渠道与途径太少,他们怎么能作到理性选择?胡守荣说,“教育工作者理性了,老百姓就会变得理性。只有给学生家长提供多种选择、多条途径,大家才会理性选择,职业教育才具有吸引力。”
本报记者 李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