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旅行回来,却声称自己“被”旅行了。
原来,老公又是一切行程敲定,才通知她要出门,还是远门。紧赶慢赶放下手头的工作,整装待发时,老公又甩出一个新情况:出发的只有她自己,老公一周后才到!于是,可怜的女友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生生被晾了7天,而北京这边,火急火燎的事儿还一大堆。当然,这不是第一次,也应该不是最后一次。老公单方面决定的习惯,已经数年。
同事的老爸,也是此类“典范”。
老爸坚持的事儿,谁反对也没用。比如,老爸觉得家里什么东西好用,都依样复制到亲戚家,送货上门,还是免费的;再比如,有一年春节,老爸突发奇想给亲戚送摆件,那种硕大无比的孔雀,不知名的鸟类,把女友差点儿雷晕,还得负责送货。谁都看得出,有些礼物实在让对方无语,可是老爸乐此不疲,经常奔走在批量订货送货的路上。
不少家庭事件,都逃不过类似的单方面决定吧——只要认定了,就不管他人、不计后果,这个时候,当事人不再输入信息,也不再需要讨论,完全是沿着“自我”的轨道,直到把事情完成。可是,一个最简单的家庭结构,起码涉及夫妻双方,如果再有孩子,那就是三方。在这样一个涉及多方的家庭舞台中,偏要上演以自己为主线的单方面决定,可以想见,其中必有隐忧。
我们最熟悉的单方面决定,是父母对孩子。
不久前,一位前辈托我给她儿子介绍女朋友。看了女孩照片之后,前辈颇有好感,末了问:她有没有一米六?我说,应该有吧。前辈认了真,必须有,脱了鞋的。我问,你儿子这么介意身高?前辈坦白,儿子倒不介意,是自己介意,所以先把一下关。其实,女孩真的挺不错,只是还没来得及登场,先被男孩的老妈给毙了。
老妈大概没意识到,因为她已经习惯了。不是吗?从小到大,父母一直在替儿女做决定:小的时候,是读什么幼儿园,上什么兴趣班,看什么书,玩什么玩具;接着是上学、就业、恋爱;甚至到了结婚,有的父母还在坚持唱主场。他们习惯了无论什么事,自己先筛选一道,留下的,才应该是儿女的选项。
伴侣间的单方面决定,也很常见。
我们每天都在做决定,大到买哪儿的房子,小到去哪儿吃饭,就算是最和睦的夫妻,也有绝不让步的时候。既然商讨可能遇到障碍,干脆自己决定后再通知另一方。如果这次可以,下次应该也没问题。如果自己足够坚持,对方又是无可无不可的,那么毫无疑问,就算拿到了主动权。
只是这种武断也有激怒对方的时候。比如我的女友,就发誓下次一定放老公鸽子。有了第一次,老公再有替她做主的欲望,就要悠着点儿了。
最难看透的单方面决定,来自孩子。
有些时候,孩子的单方面决定根本与父母无关。这些秘密藏在他的世界里,可能多年之后,父母才知道孩子早年的一个决定;也可能一辈子,父母都没了解孩子究竟给自己做了多少主。
有一次,王菲说起唱歌。小的时候,母亲反对她将来唱歌。不唱就不唱呗。当然,这个“不”是宽慰母亲的。王菲确实很少在母亲面前唱了,也很少在学校唱了,但是谁都知道,她自己从未放下过。
再讲两个早餐的故事。
第一个是鸡蛋悬案。某女小时候不爱吃鸡蛋,但母亲坚持。于是,每天早晨上学,走到一个固定的路口,她都把鸡蛋偷偷扔了,再告诉母亲吃了。某女29岁,母亲至今不知情。
另一个是牛奶悬案。某男小时候不爱喝牛奶,但总被逼着必须喝。于是,他偷偷把牛奶倒进脖子里,穿着湿衣服去上学。没多久东窗事发,只是当时的他不知道,是充满奶味的衣服出卖了自己。
单方面决定是不擅或畏惧沟通的一种表达。你想要按自己所想去行事,可生活中总有一些干扰阻挡你。为了避免内耗,为了怕伤感情,你找到一种途径,那就是单向行动。就算结果不那么乐观,又有什么关系呢?过程中,你已经释放了自己,何况还有胜算的可能。
单方面决定当然躲不过被动接受一方的反抗。有人想要干涉你限制你,你下意识的反应可能是“为什么要听你的”?这是一场秘而不宣的对决——双方并不正面交手,而是暗自较劲。只是这种较劲,并不一定有明朗的结局。有的时候,强势的一方以为自己胜了,其实那只是对手按兵不动而已。
谁都可能做过单方面决定,也都有可能被别人单方面决定过,一定还有很多单方面决定,这辈子都没有机会浮出水面。只是你知道,在一个家庭漫长的发展史中,它永远占据一方领地。表面上你在坚持自我,其实里面还是藏着你对家的整体设想和美好愿望。
郭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