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徽芜湖来北京当钟点工的小黄有个小账本,上面清晰地记录着她每个月的开支和收入。7月14日,这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告诉记者,6年里她做钟点工的工资几乎翻了一番。
小黄清晰地记得,2005年刚来北京打工时每小时挣8元;2007年每小时涨到10元;2008年每小时挣12元;2009年经济不景气,找她干活的人少了,她曾每小时自降1元揽活;2010年找她干活的人多了,每小时工资涨到13元,还有些忙不过来;到了今年,小黄和周围一起干活的保姆,每小时工资没有低于13元的,干得好的能拿到每小时15元。
钟点工是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最基础人群,小黄的工资逐年增长便是近几年中国最低工资增长的一个缩影。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公布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其中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首次写入国家五年规划:“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这意味着,低收入者在未来5年中工资上涨有了新的标准。
最低工资制度起源于国外。1984年,已是国际劳工组织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宣布批准承认国际劳工组织1928年通过的《制订最低工资确定办法公约》。但直到1993年11月24日,由当时的劳动部以行政规章的形式制定的《企业最低工资规定》才出台。199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颁布最终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年均提高10%。其中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暂停了提高各地最低工资标准。2010年全国有30个省份上调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为22.8%。
今年一季度,全国共有13个省区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0.6%。目前,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深圳市13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市13元。然而,目前多数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仍达不到当地平均工资的40%。
以广州市为例,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至1300元,属全国比较高的水平,然而也只达到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7%。“十二五”期间如果每年增长13%以上,以1000元为基数,连涨5年后将接近2000元,低工资的劳动者会实现事实上的“五年倍增”,接近从业人员平均工资40%的目标。
“未来几年,我国职工工资普遍上涨是必然趋势,但不同的群体肯定有差别,应当特别注意在普涨的前提下追求公平,抓住重点。”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涨工资应向低收入者倾斜。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对于应对物价上涨、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及典型调查分析指出,当前工资偏低的职工主要有4类:一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职工工资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制造业平均工资不到所有行业平均工资的90%,其中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劳动密集、竞争充分的行业平均工资更低;二是私营企业职工工资水平较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8199元,仅相当于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工资的55.6%;三是企业一线生产岗位人员工资增长慢、水平低,低工资职工比例较大。此外,基层公益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县乡级公务员的工资也偏低。
专家认为,我国最低工资制度是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着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不过,最低工资标准是双刃剑,提高的同时要兼顾就业,最低工资定得过高,会对企业雇工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