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7月2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西藏人家

藏香飘来藏家“香”

——次仁多吉的藏香传承之路

新华社记者 德吉 石新荣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7月21日   08 版)

    “我从小学习制作藏香,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这门技艺不但得到了国家的保护,还让我们家富了起来。”次仁多吉一边制作藏香,一边说。

    34岁的次仁多吉盘腿坐地,把混着各种香料的柏木泥放入由牛角特制的工具中。他全神贯注,左手握住牛角,用右手的大拇指挤压木泥,木泥就沿着牛角另一端的小孔被挤出来。柔软的木泥在他灵巧而有力的手指间变成一根根笔直的黑色线条。这一根根黑色线条经晒干扎捆后,就成了一把把的藏香。

    2008年,藏香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藏香制作技艺的次仁多吉,如今已成为这门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次仁多吉出生在拉萨市尼木县吞巴乡,家中世代都会制作藏香。走进次仁多吉的家中,院子里摆放着正在晾晒的藏香和香砖,空气中弥漫着藏香的淡淡清香。尼木藏香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纯天然无污染的配方闻名遐迩,它不仅可用于佛事活动,而且还具有杀灭细菌、驱除污浊之气、预防疫病、促进睡眠等独特的医疗功效。

    次仁多吉一家六口人,父亲、弟弟、妻子和两个儿女同住在一套20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楼上楼下共有10间房。次仁多吉告诉记者,这套房子是2006年新盖的,盖房子花了13万多元。而这些钱都来自销售藏香的收入。

    由于家中劳动力不够,次仁多吉很小的时候就得下地干活,之后又开始学习制作藏香,没有机会上学。如今他的两个儿女都在吞巴乡小学上学,大儿子上五年级,小女儿上二年级。“社会越来越进步,没有知识是不行的。现在我的孩子在学校里语文、数学、藏文、英语什么都要学,我希望他们将来都能够有出息。”他说。

    “感谢国家的‘三包’政策,上学不用交学费,还管伙食费和书本费,两个小孩上学家里根本没有负担。”次仁多吉的妻子曲尼旺姆边说边用一根红线绳把晒干了的藏香捆扎好。

    次仁多吉的家中,电视、冰箱等电器一应俱全。去年,他还和另两户人家合伙,花了近4万元购买了用于制作藏香的机器,租了乡里废弃的电站作为厂房,用机器生产藏香。尽管如此,大部分时间他还是用手工制作藏香。“藏香需求量大时,就用机器制作。”他说。

    随着交通的便利和旅游业的发展,去年他家的藏香销售收入达4万元左右。像次仁多吉一样,如今,吞巴乡许多生产藏香的人家都富了起来。目前,吞巴乡有生产藏香专业户230多户,居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藏香。2010年,吞巴乡藏香销售收入达1100多万元。

    59岁的格桑多吉自从将藏香制作技艺传授给儿子次仁多吉之后,想到后继有人了,他就不再制作藏香。格桑多吉说,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一家四口人挤在一间房内,家里没有专门的牲畜棚,人畜同住。

    “那个时候我怎么也没想到以后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如今,我们一家三代人住在一套大房子里,家里有8亩田,90多头牛羊,藏香生意也很好,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格桑多吉说。

    前不久,吞巴乡生产的藏香申请了商标,设计了产品包装,着力打造“吞弥圣香”品牌。“政府十分重视保护尼木藏香制作的传统技艺,作为掌握这门技艺的传承人,感到很安慰。我希望以后制作的藏香能够打出自己的品牌,将生意越做越大。”次仁多吉说。

    新华社拉萨7月20日电

中山大学:与毕业生的五年之约
为新市民服务的“吃饭经”
邯郸峰峰矿区团组织帮扶“六个一”
山东留守儿童红色齐鲁行开营
云南设立郑和文化爱心基金
陕西微博征集“绿色”
学做小小“理财师”
藏香飘来藏家“香”
落实限购政策不能打折扣
黑瞎子岛开放“登岛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