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5日~27日,建行“e路通”杯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暨第四届大陆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决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151所高校的223支团队于25日、26日两天先后完成本科组和专科组的决赛。27日,入围终极对决的12支本科团队、12支专科团队在北师大敬文讲堂进行最后的角逐。
比赛至此告一段落,现在我们一起回头看看3天的决赛中那些现场的故事……
台上——高手相逢各出奇招
走出赛场,队员邓嵩的衬衣已经完全湿透了,额头上也冒着豆大的汗珠。作为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e路8848”团队的讲解员,他刚刚结束了声嘶力竭的“咆哮体”讲解。队友林梦芝说,我们的这种讲解方式准确一点应称为“电视购物法”,指导老师陈洋庚认为这种方式会引起评委的兴趣。
“绿水青山映彩霞,彩云深处是我家;家家户户小背篓,背上蓝天来采茶……”伴随着宋祖英的《古丈茶歌》,4个采茶姑娘挎着小茶篓,唱着采茶歌,迈着轻快的步伐,把茶叶送到了评委和观众面前。采茶姑娘们来自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E路90”团队。唱茶歌、采茶表演、走T台,“我们想通过多种新颖的方式,将叙府茶叶的精神文化传播给大家。”队长于敏说。
“噢!你的物流有问题导致腿出了毛病,腿坏了气血不流通,资金链就周转不起来。物流不给力,后果很严重!”“怎么办,求治疗……”这是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e翔者”团队在比赛现场表演起开诊所。队员朱倍颖说,我们的方案撰写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跟医生看病很相似。评委看过很多参赛团队后会很疲惫,采用小品的方式,“可以给他们提提神”。
“高校推广要做好,市场调查少不了,校园中把问卷发,组长——上资料!”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哆啦e梦”团队用三句半的方式进行了方案讲解。伴随着动感十足的音乐,4个女生身体前倾30度,手在空中比划着,4条马尾辫也打着拍子在空中一抖一抖地跳着,腼腆的队长于清华则以严谨的数字与分析来为她们的三句半提供依据。
台下——不为人知的故事
比赛开始之前,总有这么一些人在门口准备着,时刻准备着……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复习、排练陈述的讲稿,练习每一句话,每一字,每一个神情和语气。
在终极对决的赛场上,“飞翔的蜗牛”团队里的一个女生两只脚穿着不一样的鞋子,腿上还有划伤的痕迹。原来在决赛前一天晚上,她不小心掉到井里,脚受了伤,但她还是坚持和队友们一起站在决赛场上。
大赛历时较长,这也意味着更加考验参赛团队的耐心和毅力。南昌大学的“e动奇迹”团队说学校放假了,他们为了准备比赛不能回家,但在南昌食宿都成了问题,环境很艰苦,尽管他们也曾因为思路有分歧而产生不愉快,但他们仍会义无反顾地携手向前。
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统一身穿侗族服装,十分引入注目;他们的口号是“美在侗乡,梦在三江”;他们是同班同学,彼此的关系像兄弟姐妹一样;他们就是来自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E-FLYING”团队。他们参加比赛最重要的目的是把家乡推广出去,因为曾伟伟和陈欣妍都是侗族女孩,是三江人。三江侗乡风情旅游推广方案,对于他们来说不只是一个参赛方案,更是会长期坚持下去的创业理想。
很多参赛队员认为,参加这次比赛让他们真正增长了经验,学到了更多平时在学校学不到的专业知识,同时他们也收获了更为珍贵的团队友谊。“参赛是一种历程,友谊是我们坚持走到今天并且将坚持走下去的力量。”“e动奇迹”团队的同学说。
“我们不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比赛了,去年没能进入决赛,今年终于成功了。”“E心飞翔”团队说这次参加比赛最看重的不是名次和荣誉,是为了推广他们的创业创意,让更多的人和企业熟悉他们,从而促进他们创业的发展。“人脉,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他们说。
评委——犀利发问真诚寄语
历时3天的比赛,所有的评委老师都全力以赴,点评真挚中肯,提问却又犀利到位,给参赛团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25日,在本科组的赛场上,张亚老师评价“V型雁之队”的项目说:“你们就像校园版的58同城!”评委骆老师对湖北大学的“E-coming”团队说:“你们的问题我还没想到,但是听了你们的创意,我蛮激动的!”鼓励的评价带给参赛者更大的信心。
终极PK赛场上,“老评委”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梅绍祖直截了当地针对中央财经大学“e梦空间”团队说:“我觉得你们的方案没有商务的成分!你们有盈利吗?”对江西理工大学的“e钨返沽”进行点评时,梅绍祖教授问:“你们团队目前是企业业务的一部分,从长期上来说,你们会作为企业的采购部存在,还是作为一家独立的企业?假如是作为企业的一部分,可能企业不会允许你们长期存在下去,企业只需一个项目即可完成这项工作,不需要你们这样的中介。”
评委们对参赛团队方案的实践成果、盈利模式、长期发展等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指出各团队方案的不足,并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美好的寄语。
(作者系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