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7月30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2011笹川杯·感知日本”有奖征文大赛作品选登(5)

用“感情”来思考问题的日本人

天津 刘筱璇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7月30日   04 版)

    先从我的一个日本朋友说起。我的朋友名字叫清水香织,毕业于日本立命馆大学,现在是天津南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主攻中国元朝历史。我想很多人会有和我一样的疑问,为什么一个日本人偏偏对中国的历史那么感兴趣,并且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香织的回答简单明了:“因为日本没有草原,而我十分喜爱草原。”

    为了自己的爱好,只以感性而不以理性来思考问题,很多日本人都有这种以“感情”来思考问题的方式。像香织,就是因为从小学开始就向往草原,所以她在上大学的时候毅然选择了中国历史作为自己的专业。这和中国的孩子很不一样,中国的孩子大都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由父母帮着分析,哪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更好,然后就这样决定了自己的未来。而日本的孩子大都是像香织一样,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决定自己的未来,所以,也会有学业优秀的儿子为了继承几辈传下的拉面馆而放弃读大学改跟父亲学做拉面的事情发生。

    日本人更喜欢以“感情”来思考问题,无论做什么事,首先顾及的是人的感受,不管对别人还是对自己。

    记得最近看过的一部日剧叫《钢之女》,讲的是一位小学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共同努力故事。其中钢之女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为了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会努力地工作!”我想,这句话如果换成是中国老师说出来大概就会是这样:“为了孩子们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才,我会努力地工作!”所以说,日本人考虑问题时,总是偏向于感情的升华,“为了孩子们的笑脸”,这既照顾到需要开心快乐的孩子们的感受,也照顾到需要在感情上得到认同的自己的感受。

    其实,日本人这种喜欢用“感情”来思考问题的方式,已经贯穿于他们的生活之中。商店里店员热情的问候,听别人说话时为了让对方明白自己认真在听的“嗨、嗨”的回应,日本特有的终身雇用制的企业用人制度,甚至连日本人引以为自豪的日本料理也讲究“既可以用眼睛吃也可以用嘴吃”。

    然而,习惯用感情来思考问题的日本民族却常常自认为是缺少感情的民族。

    日本的自杀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在日本每年约有几万人死于自杀。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因为社会或者家庭没有给予这些人足够的关爱,所以这些人才会选择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解决烦恼。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些自杀的人自身也是对待问题没有足够的承受能力,不懂得对别人吐露自己的心声。因为太注重感情,所以感情上的一点点受挫都会被放大几十倍来看,而许多人也因为害怕受伤,而将自己真实的情感紧紧地隐藏。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日本人纠结于自己缺少感情的原因。

    时常自认为缺少感情,其实就是重感情的一种体现。

    实际上,日本人很多的性格特点,归根结底都与他们用“感情”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关。日本人总给别人留下谦恭的印象,其实这是他们出于担心让别人尴尬的考虑;日本人喜欢用“土下座”(下跪)的方式来拜托别人或向别人致歉,这是一种以情动人的方式;日本人心思细腻、注重细节,也是怕伤害别人感情的一种表现。

    我虽然学习的是与日本文化毫不沾边儿的医学,但却对日本的语言和文化拥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喜欢拿身边的日本朋友做“实验对象”,发掘出日本人身上很多有意思的事儿。有人感觉日本人毕恭毕敬、难以接近,其实接触多了你会发现,只要你付出真心,喜欢以“感情”来思考问题的日本人其实可以成为为你着想的朋友。

    在此,我也希望更多的中国人能够了解日本,了解用“感情”来思考问题的日本人。

    征文须知

    征文时间

    征文从即日起至2011年10月31日止(以当地邮戳等有效日期为准)。 

    中国青年报社负责征集中文作品,人民中国杂志社负责征集日文作品。 

    征文主题 

    (1)《日本,我想对你说》 

    (2)《由日本大地震所想到的》 

    两者任选其一。文章标题可自拟。请结合具体事例阐述,忌空泛议论。 

    获奖公布

    本次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24名。

    从2011年6月起至11月,《中国青年报》将陆续刊登18篇获奖文章(即从6月起至11月每个月评选出3篇文章见报,请注意及时投稿)。 

    待征文活动全部结束,由定评委从18篇获奖文章作者中遴选出6名一等奖获得者、12名二等奖获得者。然后,再从未见报征文作者中评选出24名三等奖获得者。最终评审结果将于2011年12月在《中国青年报》国际版上公布。 

    征文奖励 

    所有获奖者均将获得由主办单位颁发的获奖证书。其中,6名一等奖获得者将被邀请于2012年2月访问日本;12名二等奖获得者每人获奖金2000元人民币;24名三等奖获得者,每人获奖金500元人民币。

    征文对象 

    16周岁~45周岁的中国公民。 

    征文要求 

    (1)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使用中文,字数限2000字以内。 

    (2)请参赛者务必附上个人基本资料(真实姓名、性别、年龄和职业,以及有效通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如有电子邮箱,也请提供)。 

    征文邮寄

    (1)征文请寄: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国际部;邮政编码:100702。(请在信封正面左下角注明“征文”字样) 

    (2)征文也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guojibu08@sina.com(在邮件主题一栏,请注明“征文”字样)。 

    网上查询 

    有关征文事项可登录“校媒网”网站(www.xiaomei.cc)进行查询。

    征文声明

    ①参加本年度活动者只能有一次获奖机会。

    ②参加过其他征文活动并获奖的作品不能参评。

    ③获奖作品的版权归本次活动主办方所有。

    ④获奖作品不能参加其他同类征文活动。

    ⑤应征作品一律不予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⑥本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中国青年报社。

    主办单位:

    中国青年报社

    日本科学协会

    人民中国杂志社

    后援单位: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中国日本友好协会

    日本驻华使馆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

    特别赞助:

    日本财团

    赞助:

    全日空航空公司

利比亚反对派最高军事指挥官遇刺恐将引爆部族冲突
债务上限谈判凸显美国两党政治进入僵局时代
欧洲推行多年的多元文化已经失败?
我驻美使馆举行“八一”建军节招待会
王毅与美国知名学者及台胞代表分别座谈
第六届“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资助行动”正式启动
用“感情”来思考问题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