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7月31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少了烟和酒,影视怎么走

本报记者 吴晓东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7月31日   03 版)

    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侠义生活,不能说地球人都知道,可也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然而,安徽卫视在新版《水浒传》电视剧将播之际突然宣布,准备删除剧中所有“酒戏”或给“酒戏”打上马赛克,为的是“净化屏幕”,不做酒精泛滥的倡导者。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一时间,网上源源不断地挂出网友自制的经过马赛克处理的剧照,调侃此举的荒谬。微博和论坛上的质疑更是此伏彼起:水浒文化就是酒文化,没有酒的《水浒》还是“水浒”吗?如此“阉割”《水浒》,难道是一场别有用心的炒作?更有媒体一针见血地指出:安徽卫视删除“酒戏”,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样一部男人戏,要的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豪气干云、义薄云天的场面,都删掉了,我们还看什么?”安徽卫视剪刀一举,就有不少男性观众牢骚满腹,大喊失望。

    据不完全统计,九成网友反对删“酒戏”。在“触犯众怒”之后,安徽卫视继而婉转地表示:“正义对付邪恶的不会被删,有很多酒后粗暴的行为,甚至是酒后乱性,比如李逵酒后伤及无辜就可能被删。”为了保障效果,他们会邀请电影剪辑高手来操刀。

    但凡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在这个地道的男人江湖故事里,酒从头到尾串联着剧情。没有酒,晁盖如何智取生辰纲?没有酒,鲁提辖如何醉打镇关西?没有酒,武松又如何上山打虎?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武都头醉打蒋门神,病关索醉骂潘巧云,赤发鬼醉卧凌霄殿,小霸王醉入销金帐,就连原著里最“面”的宋江,也是因在浔阳楼上借酒意题下几句大逆不道的诗,才被逼上梁山……“喝功能性饮料或者矿泉水,《水浒》里的一百单八将又怎么‘爷们儿’得起来?”有网友说。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从不想“污染”荧屏出发,播出这部无酒不欢、杀人如麻的戏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和安徽卫视高举剪刀不同,作为新版《水浒传》的共同播出方,天津、东方、山东三家卫视则表示没有删减饮酒镜头的计划,会尊重原版创作,因为《水浒传》是经广电总局严格审查的,在内容和表达上应该都没有问题。

    安徽卫视承诺的“令人惊艳的效果”能否实现,开播之前还不得而知。但众所周知的是,在影视制作的产业链上,从立项报批、剧本创作,到拍摄、审查、播出,环环相扣,“净化荧屏”本应从源头上把关,可到了新版《水浒传》这儿,重担竟压在最后的播出环节上,难怪业内人士对删减酒戏不以为然。“说它是炒作也好,商业运作也好,不过是一场并不高明的故伎重施,不必在意。”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说。

    如今,尽管信息传播方式不断鸟枪换炮,可有声有色的影视作品仍然稳居影响力的头把交椅。对银幕荧屏来说,这些年比“限酒”更麻烦的是“控烟”。如果说新版《水浒传》引发如此之大的“限酒”纷争还是第一次,那么,关于银幕荧屏吞云吐雾的困扰早就是老生常谈了。

    穿着旗袍,叼着香烟,优雅地吐着烟圈儿……曾经在电影《花样年华》中出现的这一幕,成为影迷眼中张曼玉的经典形象;《奋斗》中文章扮演的向南时不时抽上几口烟的帅气动作,让某品牌的香烟瞬间在青少年中流行;《新上海滩》里,香烟成了黄晓明饰演的许文强须臾不离的“道具”,其吞云吐雾的形象更成为很多观众的模仿对象。

    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公室公布的一项调查称,最近5年我国热播的144部电影中,78部国产电影平均每部出现吸烟镜头3.46分钟,而66部进口影片平均每部出现吸烟镜头0.84分钟。国产电影吸烟镜头是外国电影的4倍。

    尽管濮存昕、冯远征、杨立新等41位明星曾联名发出过“无烟影视倡议书”,广电总局向银幕和荧屏“香烟污染”问责的“控烟”通知也屡屡下发,可黄金时段在荧屏上浏览一圈儿,“冒烟”的镜头还是随处可见。男主角一旦陷于苦闷或思考,女主角为了凸显某种身份或气质,都爱吞云吐雾一番,难怪网友们戏称:“戏不够,烟来凑。”“影视无烟不成剧”。

    控烟办的一项报告说,超过1/3的青少年是在看了影视剧后学会吸烟的。在影视剧中看到吸烟镜头后,青少年尝试吸烟的可能性会提高3倍,如果偶像吸烟,则他们对吸烟行为认同的可能性将提高16倍。

    就在全球都在为控制烟草、减轻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而努力之时,中国影视剧为何依然“烟雾缭绕”?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对制片方来说,烟酒类插片广告的收益有目共睹,谁也不想轻易丢掉这块肥肉;对演员来说,左手一支烟、右手一杯酒,吞云吐雾、醉生梦死地塑造人物,似乎比光靠语言、表情和心理活动更容易出效果。对电视台来说,收视率就是硬道理,一部戏争议越大,围观的人也就越多,“无论拍‘烟戏’,还是删‘酒戏’,算起来背后都是一笔经济账。”

    一边是有关部门禁令频发,一边是国内影视“吞吐”如故。面对“艺术效果”和“剧情需要”,影视人的公共责任似乎已经不堪一击。

    “表现苦闷沉思就得抽烟,离了烟就不能说事儿,这是简单浅薄的‘模式化’表达。”有知名编剧举例说,《亮剑》中小战士为了给李云龙弄支烟而牺牲的情节,没有吞云吐雾,反而成了催人泪下的难忘场景,这样的“涉烟”镜头,才是真正的剧情需要。

    “烟酒也好,色情、暴力也好,其实都是表面,固然需要净化,但不是根本。”时统宇说,国产影视中,真正需要净化的,绝不仅仅是烟酒这些表面的东西,而是整个行业中低俗、娱乐为王、以市场为唯一导向的风气,“要根本解决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有机统一的问题。”

少了烟和酒,影视怎么走
还有多少“三公经费”蒙着神秘面纱
城市管理:风雨本是寻常事
台湾甘肃两地学子牵手重走丝绸之路
《毕业歌》唱响当代青年学生奋斗激情
数字云青工程网络手机平台开通
贵州:消防部队携手志愿者合力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