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8月04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李文韬:让灵魂跟上

实习生 王银超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8月04日   08 版)

    “人走得太快的时候应该停下来,让灵魂跟上。”这句电影《志愿者》里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李文韬。在西藏的一年,这个来自甘肃陇南的清华男生在日记里用“青藏的阳光日夜与我相拥”来形容它。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第十届清华研究生支教队队员李文韬,被保送免试硕士研究生后,自动休学一年申请到西藏志愿支教。李文韬来自甘肃陇南的一个贫困农村家庭,为西部为西部教育做点事,是他选择西藏支教简单而淳朴的动力。

    李文韬支教所在的学校是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是西藏唯一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由于当时学校成立不久,校园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都正在建设完善,师资紧缺。李文韬和另外一名来自清华的志愿者被分到了建筑系,担任89个人的新生班班主任并教授所有专业课程,每周有24节课。

    “自己也不懂建筑专业,所以得先系统自学,再备课,每次都要花很长时间。” 李文韬说,当时教室里没有多媒体设备,面对近90个人的大课堂只能喊, 一节课下来常常嗓子干疼。由于当时学校实行班主任负责制,学生管理模式基本和高中阶段一样。“我们都戏称自己为保姆式班主任,关乎学生的事不论大小都得管。”李文韬笑着说,“有时候几乎要24小时连轴转。”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团委副书记、评建组成员、系秘书,这是李文韬支教期间的多重身份。

    李文韬注意到,班上很多来自农牧区的同学家庭贫困,生活上有一些困难。由于拉萨的物价较高,很多学生平时生活十分节俭。班上一名学生每天早上吃从家里带来的糌粑,中午吃一碗藏面,晚上吃方便面,为了节省几十元的路费,国庆长假期间住在只有她一个人的宿舍楼……李文韬就假借“想吃地道的糌粑”为由,用300元向这个学生“买”一些糌粑。这是李文韬资助的第一个学生。“家庭不能选择,未来的道路却能选择。”李文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这只是暂时的困难。”

    渐渐地,李文韬发现班上有一些同学比这个学生还困难。于是他又从自己的补助里拿出一部分钱来帮助学生。就这样,资助到第四个学生的时候,他已经“入不敷出”了。后来,李文韬设立了专门的资助账号,开始通过网络向同学和朋友募集资金。爱心账号总计收到捐款2万余元,资助学生近80人次。一年结束后,这个爱心账号上还剩余6000多元,李文韬悉数捐给了系里。

    聊天是李文韬和藏族孩子打成一片的“绝招”。班里近90人,10多个寝室,每天李文韬都会用两三个小时和孩子们聊天,西藏的历史文化、过去的高中岁月、自己的家庭情况几乎无所不谈。“这样可以记得每个学生的个性,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和思想状况”。靠着这样的方式,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一点一点在拉近。离开西藏的时候,几十名学生挨个给李文韬献哈达,洁白的哈达让他变成了“雪人”。 

    在西藏支教的一年里,李文韬坚持将自己每一天的发现、感受和思考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一年下来已有20余万字。回到清华后,在校党委副书记史宗恺等清华老师的鼓励下,李文韬开始重新整理一年的支教生活。最终形成26万字的《西藏支教日记》,已由清华出版社于今年4月正式出版,李文韬以朴实的语言完整呈现了他在西藏支教期间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希望通过日记能让更多的人关注西藏、关注西部、关注西部教育。”

团一大会议原始记录面世
李文韬:让灵魂跟上
武汉一建筑工地为农民工探亲子弟办暑期幼儿园
广东246名大学生赴西部参与志愿服务
深圳举行“共建和谐社区,祝福平安大运”警民联谊活动
生死之间的忘我选择
《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出版发行
千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立足本职 努力工作 服务青年
“董晓媛,上海大学喊你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