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8月06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深圳:公园之城建设再提速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8月06日   04 版)

    新建成的儿童乐园以“孩子们的绿色乐园”为主题,是少年儿童游乐休闲的好去处

    深圳市中心区被大片的绿地环绕

    新建成的深圳湾公园是深圳市一条具有时代性、标志性和生态性的绿色滨海长廊和城市文化新名片

    莲花山公园是很多游客来深圳必去之地

    远眺红树林公园湿地

    位于深圳市民中心的大运会倒计时牌显示,再过6天,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圣火即将在深圳湾体育中心熊熊燃起,正如人们当初把这个体育中心命名为“春茧”所蕴含的期待一样,深圳,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正以破茧而出的姿态,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

    大运开幕前夕,8月5日,在“春茧”所在的深圳湾畔,深圳市举行了隆重的“深圳湾公园等141个新建公园、龙城公园等220个提升改造公园和福荣路生态文化风情街等30条特色文化街”的开放仪式。在“办大运、办城市、惠民生”的理念下,历经1千多个日夜的紧张建设,素有公园之城美誉的深圳在这一刻展露出了全新的面容——全市已建成各类公园823个,总面积达220多平方公里。

    如果有机会在空中俯瞰深圳,近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近一半被绿色渲染着,而这823个公园,像一幅幅绿意盎然的“城市插图”,点缀在城市中间,展现着人与自然、城市与环境的和谐之美。

    深圳市民,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青山绕城去 繁花入眼来

    初到深圳的人,通常会被这座城市的绿色所感染,无论是行车在一年四季都繁花似锦、绿树婆娑的深南大道、滨海大道,或是散步于叫不出名字的街巷社区,眼前总会流淌着一抹抹浓重的绿色,这让见惯了钢筋水泥密布的外地人直呼过瘾,继而羡慕深圳人的好福气。

    久居于此的深圳市民则早把这抹绿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晚饭之余,在小区花园或社区公园里走上一走,消去一天工作的疲惫。周末了,和家人一起,到莲花山公园、抑或是红树林公园呆上半天,尽情享受生活的惬意。而长假里,驱车羊台山、仙湖植物园等郊野森林公园,更是亲山近水,感受回归自然之美。

    以经济发达著称的深圳早已是享誉国内外的“公园之城”,从最初的绿化、美化到如今的园林化、精品化,深圳的城市管理者始终执着地把为市民提供“绿色”看作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等重要的民生福利。

    如果说公园是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场所,那么,一个城市要建多少个公园才能满足需求?经过认真测算,深圳城市管理者给出的答案是:市民居住地500米范围内要有社区公园,2~5公里范围内要有专类公园,5~10公里范围内要有休闲游览的大型综合性公园,10公里范围要有供市民回归自然和登山锻炼的郊野公园和森林公园。

    从2005年起,深圳开始构建“郊野、森林公园——城市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在内的三级公园体系,并进行了精心的规划设计。以郊野公园为例,深圳的规划建设理念首先是“保护”,每个郊野公园70%以上的面积划归为核心保护区,10%~20%是缓冲区,只有游客便于到达的山脚下才会开发成为休闲区。

    且不提早已名声在外的莲花山、红树林等市政综合性公园,最让市民开心的是与家门咫尺之遥的社区公园。

    笔者在罗湖区新修建的嘉宾公园见到王女士时,她正和家人在这里留影照相,镜头里,不仅有其乐融融的一家人,还有公园里150年树龄的凤凰老树,更有京基一百和地王大厦这两栋在深圳排名第一、第二的摩天大楼。王女士开心地说,在罗湖这么密集的老城区,走出家门没几步就到了公园,以前真是不敢想。

    这几年,仿佛在不经意间,深圳市民发现,在街头、社区多出来不少小公园,这些公园面积虽然不大,但却精致、贴心,各有韵味。这些建在家门口的公园,不但提升了居住的绿化环境和文化品质,更给市民提供了便捷的活动空间。

    2002年,深圳有各类公园179个,当时与拥有公园最多的城市北京大体相当,今天,深圳已建成各类公园800多个,数量和面积都居全国第一。更让市民开心的是,深圳所有的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都实行免费开放。

    开窗见绿,出门入园,难怪外地客人会羡慕深圳人的好福气。

    借力大运 公园之城建设驶上快车道

    2007年,深圳成功获得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举办权。

    以筹办大运为契机,以“办赛事、办城市、惠民生”为核心理念,深圳开展了以道路绿化和公园建设为核心的绿化提升行动,旨在进一步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将深圳建成青山绿水、蓝天碧海的公园之城,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展现更加美丽的深圳,也为市民提供更为丰富的休闲、娱乐、文化和锻炼场所。

    四年间,深圳新建和改造提升了一大批市政和社区公园及特色文化街。其中新建市政公园20个,面积1389公顷,社区公园81个,面积75.7公顷;提升改造市政公园12个,面积273公顷,社区公园167个,面积83公顷;营造特色文化街30条。至此,全市已有各类公园823个,总面积达220平方公里。

    相比较数量和面积的增加,深圳对公园“内在品质”的精益求精的追求更值得赞许。

    “如果说公园是都市人的心灵港湾,是让市民可以尊敬、信任的场所,那么,公园仅有绿色是不够的,还要从公园的功能、景观、文化和服务等多方面加以提升完善”,市公园管理中心主任田学根这样理解公园的价值和作用,于是,我们看到环境提升后:公园如厕难、停车难的问题得到缓解,园内照明光线更柔和,标志和导航系统更规范,游乐设施更安全。新建成的深圳湾公园,其停车场不仅设置了醒目的标识系统,还新增了垃圾桶1200多个,公园厕所使用管理标准甚至达到星级酒店的水准。

    公园特色更鲜明。东湖公园的沉香阁、荔枝公园的荔香阁、园博园的恐龙馆、中心公园的西大门等经过改造和刷新后,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院内植物更丰富、景色更优美、生态更完善。莲花山公园大量种植市花簕杜鹃、小平纪念广场及纪念园周边种植桂花树及罗汉松等;仙湖植物园对领导亲手植树的景区进行改造以便于市民观赏、拍照。

    深圳市城管局领导告诉笔者,这一轮大规模的公园建设体现了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绿化+文化的特点。在公园设计、建设和提升改造中渗透文化因素,加入雕塑、亭台、小品等因子,使绿化体现文化,文化融入绿化;二是生态+生活的特点。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入手,建设大量便民、利民设施,让市民开窗见绿景,出门行绿道,出小区有社区公园,离家不远有特色文化街;三是家园+公园的特点。将社区公园建成家门口的公园,给市民提供天天可以活动的空间,提升了居住区的绿化环境和文化品质。

    随着大运的临近,眼下,深圳湾公园、莲花山公园、中心公园等重要场所都已经设置了与大运相关联的时花花坛,种植了色彩丰富的时花花带。

    在迎来大运会的同时,8月的深圳,已是花的世界、绿的海洋。

    公园搭起市民文化大舞台

    在公园的管理和服务上,深圳的城市管理者常有“令人叫绝”的创新之举:

    “我们正在几个公园试点,园内的公共厕所免费为游客提供厕纸,如果顺利,这项服务将逐渐在其他公园内推广开来”。“我们选了15家公园,与通信企业合作,为进园的游客提供免费的无线上网服务”。

    但如果你知道,深圳的城市管理者是把自己定位成“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那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意和创新之举,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深圳的公园才有了远比“休闲、度假”更高的追求。

    这个城市里的公园,会举办各种主题的园林大讲堂,教你品味园艺、鉴赏园林艺术,普及园林知识;这个城市的公园,会自掏腰包举办“阳台园艺展”,手把手教你如何美化家里的阳台;这个城市的公园,形成了一花一特色的格局——人民公园的月季、洪湖公园的荷花、东湖公园的菊花,真是各具特色、各领风骚。

    最令人赞叹的就是每年一届的公园文化节,从2006年起,这个属于深圳市民的节日在各大公园上演,至今已成功举办5届,承办单位也由最初的市、区两级11个公园扩展到市、区、街道三级20多个公园。东北大秧歌、威风锣鼓、客家山歌比赛、特技风筝……不同风情的文化演出同台献技,营造出专属深圳的亲近、舒适、和谐的家园氛围,更让市民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

    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圳建设公园之城,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人居环境的改变,进而改变的,还有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对这个城市越来越浓烈的归属感和家园意识。

    本版撰文  廖齐梅  崔嵩

    本版摄影  崔嵩  钟子杰

深圳:公园之城建设再提速
漫步深圳湾公园 尽享海天之美
惠民生才能得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