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是社会的“透气口”
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以《微博的伦理底线在哪里》为题,批评了微博上的造假现象,引起网民热议。鉴于BBS人口流失,博客未老先衰,微博客异军突起,成为很多网友的首选信息渠道和意见表达平台。如何改善微博言论生态,对微博信息去伪存真,对微博议论扶正抑偏,值得认真探讨。
网友季明渊愤然写道:“造谣者可耻,传谣者可恶,信谣者可悲。”目前在微博上,活跃着“尼德兰苹果”、“辟谣联盟”、“公共人物言行观察”等用户,每天瞪大眼睛追踪扫描各种网络流言,让活跃网友发言时心存忌惮,但其自身的专业性又引出新的议论。
但上海网友认为:造假并非微博专利,任何形式的媒体都面临这一问题。站方的谣言处置理应做得更好,但微博辟谣的过程不宜“导致言论空间的倒退”。知名网友华子担心:获得真相的途径被堵塞,传播谣言的途径就会畅通。这时候,辟谣很难产生效果,正确的做法是,疏通获取真相的道路。
有网友相信微博“利大于弊”,理由是:1、微博是腐败的曝光机;2、微博是谣言的粉碎机;3、微博是真相的挖掘机;4、微博是自由声音的发动机;5、微博是民众微言的呼吸机;6、微博是社会空气的清洁机;7、微博是事件记录的影像机;8、微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永动机。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一组“善待网民和网络舆论”的评论中分析:互联网绝非“谣言共和国”或者“愤青大本营”,但也不是“理想国”,舆论能量对社会也可能是一种破坏性力量。“网民的自我管理、网络的自我净化功能发挥得好,有助于克服公权的缺位和越位。对政府来说,只有允许不同声音彼此竞争,才能让网络的自我净化机制效能最大化。”当前需要民众的理性表达和有序参与,但政府显然负有更大的责任,能否认真倾听民意,化解民怨,疏通和激活体制机制,让社会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为人心活血化瘀,是减少社会舆论对抗性的关键。
8月5日,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在人民网在线访谈中,肯定了“充分运用微博、QQ等互联网平台”,链接专业打拐警力与民间反拐力量的成功经验。
中办国办发文如及时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强调:“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客观公布事件进展、政府举措、公众防范措施和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8月4日评论说:“这表明,中央对重大事故的态度是不包庇、不隐瞒,要让社会关心的问题得到正面的回应,而绝对不是让社会上出现的批评声音沉没下去。”评论批评一些涉事机构“把控真相认定权”,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了极大伤害。
一旦突发事件信息不透明,没有真相也就没有谅解。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张兴劲的认证微博诚挚希望:“政府机关、职能部门要获得社会的正面认可,就应当敞开心扉,直面公众。”他还引述一位省领导的话说:“有些领导干部开口就埋怨媒体,把事情的过错都推到媒体身上,我看主要原因还在他们自身。”
《人民日报》发表詹勇的“人民时评”强调:事故发生了,需要对公众疑虑和关切的每一个安全隐患都作出“真诚负责任”的交代,“信心是完全可以重拾的”。1998年,德国城际高速列车发生了死亡101人的惨剧,事故发生后,德国铁路公司进行了长达5年的技术调查和法律审判,努力改进技术,严格规范。现在,高铁仍是德国人出行的首选。
我们如何给小伊伊一个交待
近千名素不相识的市民和网友赶来,为一对夫妻网友送最后一程。爸爸“闲坐不谈语文”的微博,上传了伊伊第一次坐动车的照片;妈妈“一一成长回忆录”的微博,最后一句话是:“人小脾气大,小宝贝,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懂事啊。”8月4日,动车追尾事故最后一名获救者项炜伊(小伊伊)父母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温州举行。
这个两岁半小女孩“泣告”亲邻戚友的报纸讣告,以及她获救后送入手术室时,医生呼唤家里人,“无人应声,一片荒凉”的情形,令网友“泪奔”。父亲同事悼词中说:“你走了,带走了你的爱人,把女儿伊伊留在了这个大人都看不懂的世界上……”网友安睿悲呼:“给你183万,请还伊伊一双父母!”网友“新民周刊杨江”恳求:“一个政府最大的责任就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但愿悲剧不会再现。”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8月4日作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郑重表示:“现在可以肯定地讲,这不是一场自然灾害,而是一起特别重大的铁路交通运输事故。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将尽快认定这起事故的性质、原因,给社会一个真诚的、负责任的交代。”国家安监总局刚刚在人民网开通官方微博,将定期发布信息,与网友对话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