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晚上,由团广东省委等举办的“爱·大家”首届珠江公益节公益项目展示对接会上,满载着幸福的“珠江公益号”鸣笛首航。来自广东社会各界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公益组织代表、公益项目负责人200多人齐聚珠江号游船,共商公益事业发展大计。
“为了谁”、“为他们做什么”、“怎么做”、“您如何加入”——成为本次公益项目展示对接会上高关注度的问题。从服务青少年的成长,到指导在校大学生就业成才;从坚定农民工理想追求,到给予农民工子女更多关爱,本次公益项目展示对接会的26个公益项目涵盖了众多公益服务内容,其中16个公益项目在现场进行推介与社会资源对接。
广东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朱明国表示,本次对接会是该省公益事业发展的一个创举,是团组织、青年社团和各界青年参与社会建设的有效探索。
“我终于能吃上热的玉米糊了!”来自贫困山区的小朋友陈梅花哽咽着说。陈梅花是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阳城镇香港幸福小学的学生,14岁的她才刚读五年级。山村的学生由于学校离家太远,冷玉米糊、冷番薯便是他们的午饭。酱油拌饭,对这些孩子来说,是一种奢侈。
与他们对接的“幸福厨房”项目负责人说:“我们温暖的不仅是孩子们每天的午饭,还有他们幼小的心灵。人们常说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可是如果因为发馊的午饭毁掉孩子们的身体,那就太可惜了。”当晚,“幸福厨房—广东贫困地区乡村小学厨房援建计划”项目获得了400万元的资金对接。
在广东增城灵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迫于生活压力外出打工,小小的他们成为留守儿童。“他们不仅需要物质帮助,更需要心灵的呵护。”“幸福广东·留守天空”项目负责人杨冰玲揪心地告诉记者,2010年在增城三下乡时看到一对兄妹,父亲常年外出打工,而母亲由于家里实在太穷抛弃了他们,已经80多岁的爷爷带着他们艰苦过日子。他们住在又窄又暗的小屋子里面,只能吃着像清水一样的粥。他们内向、孤僻,不愿意见陌生人。
从2006年起,“幸福广东·留守天空”项目发动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积极投身关注留守儿童事业。目前服务了包括增城灵山、韶关新丰、韶关马坝的1000余名留守儿童,未来3年内,还要将服务对象发展至广东境内1万名留守儿童。在本次珠江公益节项目展示对接会上,该项目得到了更多热心人士的捐赠。
广州青年志愿服务启智队总队长李森,也带着自己的项目来到了展示对接会,并现场与参加对接会的公益达人们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一个微笑,一声谢谢,还有志愿者同伴之间的鼓励支持,这些都是令我坚持十年之久的动力”。
李森说,11年前他在一张报纸上看到这么句话,“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看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有多少志愿者!”从而启动了他整整11年、累计1.5万个小时的公益之行。他还向团省委报名参与“公益达人”的筛选,“担任公益达人,不仅仅是荣誉,更意味着责任”。
在活动现场,李森对“稻草人”项目很感兴趣,打算下一步积极介入。他说,我今天不是一个人来,而是代表一个团队前来。其实,小孩子过马路有人管,放学回家社区有人帮,这样的计划能给青少年一份安全,给孩子们的父母一份安心,每个人都将是受益者。他表示将积极参与“稻草人”计划,探索打造标准化模式,争取推广至全省。
活动现场,捐献代表们把一个一个写着捐款数目的“爱心牌”贴到了台上的爱心墙,汇成一个大大的爱心。当晚,“圆梦100”新生代农民工骨干培养发展计划在展示对接会上备受热捧,争取扶持金额达3280万元。截至目前,1080个公益项目、825个公益社团(团队)、569个公益达人报名参加了“双千一百”评议活动,活动官网登录数近40万人次。据统计,50多家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与公益项目及公益组织实现了对接,公益项目对接公益资金总额达6109万元,对接公益物资价值4270万元。
记者了解到,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捐赠方与公益项目实施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确保公益节各项活动公平、公正、公开,“爱·大家”首届珠江公益节组委会专门成立公益评议团,制定了高效、公开的管理监督机制。通过制定立项申报、公开评议、展示对接、实施运行、科学论证、绩效评估等步骤,建立完善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机制、市场化的项目运作机制和透明化的资金管理机制,切实做到公益事项公开、议事结果公开、工作成效公开,全力打造“阳光公益”,使珠江公益节拥有“玻璃做的钱袋”。
据悉,本届珠江公益节为期一个月,设有珠江公益论坛、“双千一百”珠江公益项目、社团(团队)和达人评议活动、珠三角公益慈善周、公益达人交流营等活动,将寻找、培育、培训优秀公益项目、公益社团和公益人士,着力传播公益文化,建立公益组织孵化基地,打造公益资源承载平台,扎实服务社会建设。
本报记者 林洁 实习生 陈彦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