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当校园达人遇上贝塔斯曼(Talent Meets Bertelsmann,以下简称TMB)”商业策划赛于8月23日在北京举行。作为获胜团队的代表,北京大学的张庶平告诉记者:“我们对行业背景了解的不深,使得一些想法在实施时会有局限,以后还要增加阅历。”
本次TMB商业策划赛的案例由贝塔斯曼集团各中国子公司根据自身当前业务发展的计划提出,都是真实的案例。今年的题目涉及移动电子商务,基于Apple、 Android平台的内容开发,图书和杂志业务进入中国和在中国市场的推广计划等。大赛的获胜团队将与德国的TMB优胜团队一起,前往贝塔斯曼集团旗下兰登书屋出版集团位于纽约的总部,共同策划一项商业项目。
“参加此次商业大赛之前,我就有过创业经历。”冠军团队的成员、来自伦敦商学院的研究生汪天凡介绍,读本科期间,他就与同学创办了两家网站——“益伯乐”和“我可比”,“益伯乐”致力于公益组织人力资源供求的质的提升,促进青年人才和公益组织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循环,“我可比”是服务华人青年的专业人才生涯咨询公司。汪天凡认为,创办两家网站,让他对互联网生态有了更多思考,“这次参赛也是带着假设来的,在这里接触了很多新鲜的东西。我发现之前的项目存在很多短板,包括怎样运作广告等,学生的创业项目与实际的商业运营还是有很大差距”。
通过和贝塔斯曼集团各中国子公司CEO们面对面的交流,大学生们听到了这些创业者是如何把一个个商业点子化为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公司业务,如何把贝塔斯曼集团中国的发展战略落实到数亿美元的投资基金的真实故事。在小组完成商业策划的过程中,学生们更是通过团队伙伴合作、追求创新以及公平公正的竞争,切身领略了“创业家精神”的具体含义。
“这次没有最后获胜的主要原因是团队成员沟通不畅,项目进展缓慢。”总结参赛经验时,清华大学的张怿辰表示,此前有过创业经历,“学校老师有一项化妆品的技术发明,我们曾经努力试图打造自己的化妆品品牌,做了很多的校园营销,但后来因为学业的原因而放弃了。”参加商业策划大赛让张怿辰意识到,以前认为创业是可有可无的,如果有好的项目而放弃创业非常可惜,“今后如果再创业,我不会轻易放弃”。
具有“创业家精神”的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也会受到企业欢迎,贝塔斯曼中国总部人力资源总监吉涵斌表示,贝塔斯曼公司旗下就有投资基金,对于有创业理想的参赛者,投资基金会给予关注,而具有创业精神的毕业生,企业也会欢迎他们加入,他们可以积累经验,在多年的历练之后再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