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8月2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杨东平:“小升初”乱象主要责任在地方政府

本报记者 李新玲 樊未晨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8月29日   03 版)

    相对于其他城市,北京市基础教育资源丰富,为什么还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择校现象?研究报告指出, 北京市“小升初”择校竞争之所以愈演愈烈,主要是由于变相的重点学校(或称示范校)制度,导致区域内学校差距过大,从而造成家长不得不择校的倒逼机制。

    长期以来,北京市对少数名校一直采取“锦上添花”的做法,在经费投入、教师配备、硬件建设、招生等各方面都予以倾斜,客观上进一步拉大了名校与普通学校的差距。在择校竞争最为激烈的海淀区,普通中学与示范校高中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人数的均值相差2.24倍。以北大附中为例,它拥有特级教师11人,占教师总数的8.5%;高级教师77人,占教师总数的66%。

    1998年,北京市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制度,实行初高中分离脱钩。当时,有6所学校以教育实验的名义得以保留初中部。由于这些学校可以通过初中在小学阶段选拔生源,由此种下了初中名校竞争的“祸根”。一些按规定已经跟初中脱钩的示范性高中深感吃亏,2004年以来纷纷恢复举办初中校。如北京四中于2004年恢复初中部,汇文中学2005年恢复初中部。目前,西城区 、东城区、海淀区、朝阳区4区的45所示范高中,有44所已经建立了初中部,国家要求高初中分离的政策在北京市已被颠覆。

    从这一点来看,北京“小升初”过程中“政府失灵”表现已经相当明显。

    杨东平认为,在“小升初”择校热中,已经形成稳固、明确的利益格局、权力寻租和利益交换。作为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存在两个不公平:重点学校制度导致资源配置不公,开放金钱和权力择校的通道导致入学规则不公。这背后都有巨大的经济利益。教育主管部门与重点学校结成利益联盟,造就居高不下的择校收费市场并分享收费;重点学校则与培训机构结盟,规避风险,制造课外培训的巨大商机并分享利润。

    主管部门之所以不能依法行政、不愿意触动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而且仍在锦上添花、制造差距,杨东平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重点学校可以成为管理部门享受“优质教育”的近水楼台、可以获得择校收费的经济利益、可以用优质资源与其他权力部门进行利益交换,以及利用培训市场获得不当利益。许多培训机构和面向小学生的学科竞赛背后,都有教育主管部门的利益和身影。

    在这位长年关注北京“小升初”问题的教育专家看来,导致北京市“小升初”乱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精英主义和名校情结的价值观,北京市特殊的社会结构等等,都形成公众对优质教育和名校的强大需求。政府失去监管,规则不公,开放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优择校和默许“小升初”入学考试,未能有效地维持义务教育正常秩序,加剧了“小升初”乱象。因而,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的,不是家长、不是培训机构、不是重点学校和校长,而是地方政府。  

 

    相关文章

    北京“小升初”择校费平均8.7万元

    北京“小升初”陷入怪圈

    以钱择校滋生教育腐败

    “六管齐下”治理北京“小升初”

北京“小升初”择校费平均8.7万元
北京“小升初”陷入怪圈
杨东平:“小升初”乱象主要责任在地方政府
以钱择校滋生教育腐败
“六管齐下”治理北京“小升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