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9月04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不能让“国之利器”有瑕疵

——记第二炮兵某军事代表室总代表廖平

特约记者 陈寿富 通讯员 张荣 唐永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9月04日   02 版)

    年轻的廖平刚当军代表时,代表室的总代表跟他进行任职前谈话,专门讲到,军史上著名的英阿马岛之战中,阿根廷战败的重要原因,就是交战中阿军击中英舰的炸弹有一半因质量问题没有爆炸。

    廖平立即明白了领导的良苦用心。他所在的第二炮兵驻某地区军事代表室,监造的都是导弹装备,上百家单位协作、成千上万人努力,才使得“国之利器”能够出厂,一旦产品存在瑕疵,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

    “我一刻也不敢松懈。”已是第二炮兵某军事代表室总代表的廖平说。多年来,他所在的军代表室承担了多个型号武器配套项目的科研跟踪和军检验收任务,组织交付产品数千台件,合格率均为100%。

    签字等于立下军令状

    “军代表的工作必须较真。”廖平说,“我们多流汗,战友少流血。”2007年,在某批次产品例行试验中,一个元器件被查出不合格。厂家出于时间进度考虑,提出更换元器件。廖平则建议厂家进行失效分析。

    更换一个元器件,只需几十元,做一次失效分析,成本得几千元。廖平说,元器件再小,如果存在质量问题,都可能是巨大隐患,在未来战场上,这将事关战争胜负。

    在他的坚持下,军地双方达成共识,立即对元器件进行失效分析。结果显示,该元器件存在工艺缺陷,属于批次性质量问题,必须全部更换。厂家虽然为此付出了大量财力物力,但从源头上把住了质量关。产品交付部队后,始终保持“零故障”。

    军代表检验产品,如无质量问题会签下“合格”二字,廖平经常告诫代表室的军代表:“签字就是承诺,等于立下了装备质量无问题的军令状!”

    导弹武器装备,需要极高的可靠性,因而容不得半点马虎。有一次,廖平在与某单位设计人员聊天时,无意中得知,某卫星定位接收机在某兵种特殊地段实验时,无法进行定位。这引起他的警觉:某型导弹上也在使用这种装备,武器已经列装部队。

    廖平坐不住了,他立即找到厂家要求对卫星接收机进行升级改进。但厂家却以“装备已经定型批产,当时的定型文件里没有提出这种要求”为由推诿。廖平三番五次跑到厂家据理力争,最后迫使厂家同意短时间内对列装的装备一一进行升级,消除了隐患。

    这些问题促使廖平发现:技术问题背后,都是管理问题。军代表室负责十几个厂家,仅靠几名军代表逐个环节查验,根本不现实,必须督促厂家建立质量管控的科学、长效机制。

    廖平与主要承制单位很快建立起会议、汇报、协调等协作机制,制定了《产品返修流程》、《加强质量管控的20条措施》,明确了军厂双方在质量管控中的职责权限。

    在军厂双方努力下,承制单位形成了符合第二炮兵武器装备研制生产高可靠性、高质量要求的管理体系。

    “没有廖平主导,我们的装备至少落后军事强国10年”

    进入军代表室工作两年后,廖平又去攻读博士研究生,并进行了博士后研究。这些年来,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7篇被SCI、EI收录。“如今的军代表早已突破质检员的概念,我们的工作已经前伸到装备设计阶段,这要求军代表必须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廖平这样解释自己的科研工作。

    2001年年初,某型导弹一个关键部件的科研攻关在某厂接连受挫,始终达不到军方要求。当时研制期限只有8个月,时间紧,难度大,该单位后来认为这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想要放弃了。

    廖平花了一个月时间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仿真分析,发现部件从关键技术和工艺水平上是能够实现的,他找到某研制单位,拿出自己的论证数据,满怀信心地鼓励厂方说:“我了解部队的需求,我们一起攻关!”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试验最终获得成功,目前该产品已经定型批产。此后,凡是涉及第二炮兵的项目,承制单位在平时的方案论证、技术问题处理中,经常找廖平咨询,大家都称他是“编外专家”。

    这位“编外专家”2007年碰上了硬骨头。那年年末,某型号武器试验发射,因某电子部件没有启动而失利。两个月后,另一新型装备的发射试验又因核心电子部件的影响,导致导弹偏离靶标。

    接连两次重大挫折,对研制单位打击很大,如果不能尽快攻克难题,试验就可能被迫搁浅。面对困境,廖平和科研单位人员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流,鼓励大家重拾信心,并迅速转入故障归零攻关。第一型导弹在飞行试验中命中精度误差过大,厂家认为这是某部件在大气层飞行摩擦产生的高温导致的。但廖平发现,热试验中的误差曲线与飞行试验时不完全一致,他对厂家的结论提出质疑,双方争执不下。

    他们进行了40多项大小试验,对可能出现的故障点一一排查。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试验是在一个偏僻山沟内进行的热流试验。当时试验总体单位正在进行其他装备的总装测试,廖平和其他试验人员只好开始了晚上通宵试验、白天休息的日夜颠倒的生活。他们终于在春节前找到了故障的真正原因。

    与此同时,第二型导弹的故障排除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他们仔细分析导弹残骸,进行了70多项试验,最终使导弹飞行试验中的故障复现。

    两型导弹装备的故障归零历时100多天,廖平带着军代表室和承制单位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辗转10个实验室,参加了110多项试验,得出两万多组试验数据,形成60多份专题分析报告。

    次年6月,第一型导弹迎来靶场试验,导弹最后精准命中目标,并取得历史最高精度。12月,第二型导弹发射两个小时后,遥测数据传回:圆满成功!靶场顿时一片欢腾。

    如今,两型装备均已定型并批产交付部队,连续6发定型及批抽检发射均取得成功。后来,某科研机构领导说:“如果没有廖平的主导,我们的装备至少要落后世界军事强国10年!”

    身在工厂,心系战场

    与军营里的军人不同,军代表常年工作在军工企业里,和地方人员打交道,但廖平说:“我们要身在工厂,心系战场。”

    2003年3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篇报道吸引了廖平,这篇文章称,美英联军战机空袭了巴格达的伊拉克国家电视台,空袭中使用的电磁炸弹造成电视台一度瘫痪。

    对装备技术非常敏感的廖平立即查找了国内外相关领域资料,广泛开展调研活动,提出了发展某型导弹的设想,并撰写了咨询报告《关于某型导弹的发展建议》,最终得到首长机关的肯定并列入武器装备发展规划。

    某年6月,某型号导弹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精确命中靶标,军地一片欢呼。但廖平显得异常冷静:在未来战场的复杂电磁环境下,我们的导弹还能如此精准吗?他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总结梳理了在战场环境下,敌方诱偏的主要方式。并在吃透产品设计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仿真计算,提出了综合一体对抗方法,并获准立项开展研究。

    廖平对未来战争的思考还远不止这些。2005年,他针对使用某导航系统提高武器打击精度的现状,研究撰写了《某干扰技术及其对武器系统影响分析报告》,分析了使用某技术在未来战争中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廖平对这项课题进行了持续跟踪研究,几年内,他连续写出多份研究报告。如今,相关成果已在新型装备研制中得到应用。

特约记者 陈寿富 通讯员 张荣 唐永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9月04日 02 版

“麻风村”的守护者
诚信践诺 言行一致
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版权执法十大案件
功利主义心态是大学的大问题
南开大学困难新生可“零学费入学”
绿色消费 乐享生活
不能让“国之利器”有瑕疵
河南成立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
康菲石油“三宗罪”
今年“看病” 老戴花了6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