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9月0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小心盲目表扬夸坏了孩子

本报记者 李洁言 李丽萍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9月05日   12 版)

    CFP供图

    《成长》版编辑:

    您好!我是一名湖南的读者,是一个十三岁女孩的妈妈,最近在教育孩子上有一些困惑。

    我的女儿很聪明,很好强,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从小到大,家里人都总是在夸她,她也一直很自信。可上了中学后,我发现她越来越不快乐,因为她很难再像以前那样每次考试都名列第一了,而且,她的求知欲不像小时候那样强了,但她学习还是很刻苦,因为她一心想考上我们这里最好的高中。我知道孩子的弱点,但却不敢批评她,因为她从小听惯了表扬,根本就受不了批评,说她两句就立即翻脸。

    我现在常常想,我们一直对她进行的赏识教育错了吗?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她进行评价?

    近年来,赏识教育风行国内,越来越多的家长相信,夸奖能给孩子带来自信,有助于孩子未来的成功,因此,他们不遗余力地挖掘孩子的优点,夸起孩子来不吝赞美之词,“你真棒!”“你真聪明”,成了许多家长最经常和孩子说的话。对此,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廖丽英有些担忧,她提醒家长,表扬孩子也要讲究方法,要针对具体的事情,就事论事。一味地泛泛地夸奖孩子,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从长远来说,反而有可能把孩子给夸坏了。

    长期从事儿童早期教育的廖丽英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盲目表扬的危害性。她说,人的动机分为两种:一种叫社会动机,这种动机功利性、目的性都非常强;另外一种动机叫认知动机,强调对事物本身感兴趣。鼓励孩子,让孩子变得有动机去做事情本是很好的。但我们现在的教育,过分地注重表扬,对幼儿来说,这容易增强孩子做事的社会动机。一旦这种动机过强,就很难培养起孩子对事情本身的真正的兴趣。

    廖丽英问过不少小学生一个同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学习?” “我要给我妈买宝马车”、“我要上大学”、“我要出国”,答案虽然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社会动机主导的,而真正因为兴趣而学习的孩子少之又少。

    《英语世界》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篇美国人写的文章,题为《为创新开道》,文中在谈及中国的数学发展时提出疑问:尽管中国的中学生屡屡在世界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奖,但是中学就好像是他们的顶峰所在。廖丽英认为,这正是因为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学生都是抱着功利目的参赛的,真正喜欢数学,能从中获得愉悦的人寥寥无几。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这几年国内的数学界出不来像陈景润这样的人,好的高校的数学系招生都招不到——全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出了问题”。

    但令廖丽英忧心的是,现在我们的小学和中学教育,一些具体的做法和表扬的方式却在不断强化孩子的这种功利性的社会动机。

    廖丽英的一个朋友原来在日本,后来全家回到国内。朋友的一个孩子回来刚好上小学。朋友发现,原来孩子在日本上幼儿园时,每天回来会跟她讲学了什么,津津乐道。回国之后,这方面的分享少了,却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老是汇报在学校得了几朵小红花。朋友开始没在意,后来有一天无意中说了句“小红花有什么呀。”没想到孩子说:“妈妈我跟你说吧,我们是10个小红花换一面小红旗,10面小红旗换一瓶汽水。”“后面好像还有几瓶汽水可以当一个小组长之类的。你看,社会动机这么强烈,孩子学习全部都是为了这个,学习本身的快乐全都没了。”廖丽英无奈地说。

    在中小学教育中,这样的事例随处可见。北京东部一所家长趋之若鹜的著名小学,小朋友只要带着消毒纸巾到班上去,就算给班级作了贡献,就能得到象征着表扬的小红花。“这样的‘赏识教育’只能让孩子的精力完全集中在如何获得表扬上,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变得狡诈、功利,对人没有真诚,对事物本身没有真的兴趣,这对国家的未来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更严重的是,时间长了,社会动机过分强烈会让人没有幸福感,很痛苦。廖丽英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说,“比如你在单位,明明这件事是你分内的工作,但平时一做完领导就表扬你,结果有一次没表扬,你是不是就会觉得很痛苦?”

    那么对孩子的评价什么方式最好?廖丽英给出了最简单的方法:就事实谈事实。“赏识的目的要放在让孩子对事物本身感兴趣上。”她以评价孩子画画为例:“我们原来总是习惯把孩子画得好的画贴在墙上。其实作为一个老师,不用说多了,只要走到孩子的面前说:‘咦,你画了棵大树吧。’孩子就会觉得老师在关注他的画,肯定很高兴,这种快乐比直接夸画得好对未来更重要。如果你再说一句:‘哟,你画了个兔子,兔子旁边还想画什么呢?’虽然没多说,但孩子进一步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俞敏洪:自比蜗牛 坚信奋斗改变命运
小心盲目表扬夸坏了孩子
90后中学生玩转“联合国”
马来西亚正式纳入阳光留学服务体系
村里首个“一本”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