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却觉得有人的地方就有买卖。因此,在每个城市,每个村镇,都有那么几条老街,曾经人来人往,曾经客似云来。随着岁月的变迁,有的老街已经湮没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再也寻觅不到踪迹,有的老街虽然尚有迹可循,却再也没有当日的辉煌。当然,也有一些老街已经进行了整体商业开发,修复一新,外表看上去依然古色盎然,可是骨子里,却早已走上了小资时尚的道路。比如,凤凰古城在我的记忆中,留下的名称只有酒吧一条街、工艺品一条街以及美食一条街而已。现如今的那些所谓老街,承载的不再是历史的印记,或许更多的,是今人匆匆而过的身影。
七一街·丽江
去过丽江的人,可能都对丽江的四方街印象最深刻,那里是去丽江旅游者的必到之处,也是客流最集中的地方。在四方街上,到处是导游打着小旗子带着游客买东西,拍照基本都是非自愿的大合照。看着那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总在想,到此一游的人们能了解真正的丽江吗?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七一街,也就是四方街向东南方向延伸的这条主街,清晨的七一街,空气清新,街上人很少,偶尔迎面走来的是早起的纳西族老人,勤劳的妇人在泉水边洗衣服,活泼的小朋友在和家中的小狗玩耍,这种静谧,才是我想象中古城应有的感觉。虽然街道两旁同样是商铺,但是经营的内容却凸显当地特色,哪怕是一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店,也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我曾经与一家风铃店的老板攀谈,才知道这些风铃都是他自己手工制作的,没有两个是完全一样的,而在丽江旅游的淡季,他会把店关了,自己一个人背着包,带着相机,去旅行,小店里随处贴着他在各地拍回来的照片。他告诉我,很多人选择待在丽江,就是向往过这样的生活,不是为了生计奔波劳碌,而是为了享受四处漂泊。
风雨长廊·西塘
江南古镇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西塘。同为古镇,人们经常拿西塘与乌镇相比较,依我看来,乌镇像是一个大户人家,由于整体开发的缘故,修缮得非常好,木制结构的房子比较多,而西塘,野趣多一些吧,基本还是原来的风貌,砖木结构的房子比较多。
如果纯粹想放松一下,找个地方住几天,我觉得西塘还是更适合一些。西塘的烟雨长廊,算是半边街,因为一边临水,只有另一边才有商铺。它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道在江南水乡是主要的交通纽带,“因水成市”、“因水成街”就成为很普遍的现象,而沿河而筑的带顶的街道,就成为古镇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几年我多次到西塘,发现景致没有太大变化,还是那条烟雨长廊,还是那些桃红柳绿,不同的,只是每次去都会发现增加了不少特色小店。听到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在抱怨:“你不要告诉我来西塘就是逛街吧?”其实,还真是这样,现在的西塘,店铺林立,小吃、手绘、茶楼、酒吧是其中的主力军,就好比成都的宽窄巷子、杭州的南宋御街,传统的外衣下,包着的就是小资的情怀。
屯溪老街·黄山
屯溪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到明初成为徽州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老街正是这些辉煌历史的见证。有人告诉我,现在的老街,除了建筑的外形可能还保持着原来的风格,其他都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了。而亲身探访过之后,我觉得这里还是保留着部分可以遥想当年徽商盛况的痕迹。
这屯溪老街上,售卖文房四宝的店铺随处可见,这种古意在其他的老街上倒是颇为少见。笔墨纸砚,其中安徽歙县的歙砚和徽墨,安徽泾县的宣纸,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闻名天下。另外,似乎每一条老街都有一家非常出名的老字号药店,屯溪老街上的这家叫做同德仁,行至此处,刚好遇到关铺门,还是那种很高大的门板,要靠一位老者从内堂扛出来,对上装好,再扣上搭扣。现在的店铺大多是卷闸门或者玻璃门,早已没有了每天开关铺门的这种仪式感。曾经听我妈妈说过,我的太外公以前就经常这样给自家店铺开关铺门,这样的情感,绝对不是一拉卷闸或两扇玻璃能够取而代之的。
大三巴街·澳门
澳门有很多风格很独特的老街,它们细细地静卧在密密匝匝的老楼旧屋间,光线比较暗淡,而且不少都是建在斜坡上。比如大三巴街,就是一条狭长上坡的小路,而小路的尽头,就是到访澳门的游客必去的大三巴牌坊。
街道两边的人家近在咫尺,不禁让我想起内地曾经笑称的“接吻楼”,如果按照房屋建筑的楼间距规范来说,这里一定是不合格的。但是,就是这样的一条小街,却蕴含着极为深厚的本土文化,这里是澳门著名的手信街。何为手信?我在学习粤语之前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词,实际上,这个词自古就有,是礼物的意思。而在粤语中,则是特指人们出远门回来时捎给亲友的小礼物,并非按计划买来的大件或贵重商品,信手捎来,故称“手信”。大三巴街的手信品种繁多,肉干、杏仁饼、甜点等,任君选择。如果你拿不定主意该买什么,这里的店家还提供了免费试吃服务,香味四溢的烤肉干,你可以从街头吃到街尾,店家们都是毫不吝啬,见人就给,你不吃反而会觉得不好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