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家长是真心想要感谢老师;一部分是随大流、跟风,看别人送我也送,怕不送,孩子会在学校遭遇不平等的对待;剩下的一些家长则是两种心态兼有。”昆明的教师资宁(化名)说。
资宁指出的正是家长们送礼的心态:功利性、随大流。
公司职员袁睿(化名)的儿子今年刚刚进入昆明一所知名度很高的公办幼儿园。今年教师节,袁睿送出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带明确功利目的礼物。“孩子太小,我们担心他在幼儿园里吃不好,尿在身上,得不到老师的及时关注。”再三打听后,夫妻俩还是决定送礼给老师以求安心、踏实。
袁睿说,一个班里那么多孩子,老师肯定会有顾此失彼的时候,“两个孩子一起摔倒了,先扶谁?”她希望,自己从台湾带回来的那套琉璃工艺品能够为儿子在老师的心目中稍微增加一点分量。不过,她又不希望这种分量是以礼物的贵贱来衡量的,因为这位老师背了一个以她的工资不可能负担得起的名牌包。
记者加入的一个QQ群里曾有如下讨论。一位妈妈说,“个个都送,到最后谁送了,老师恐怕也不记得。”另一位妈妈说:“那如果她记得谁没送呢?”第一位妈妈不吭气了,第三位妈妈用大字体打出来:“那就送个让她记得的!”一些家长说,送礼的目的是“不求多加关照,但求一视同仁”。
一位家长也反省:“有时候仅仅是因为知道了别人送礼,为了寻求心理平衡,所以自己才送。为‘送和不送’焦虑的是家长,为‘送什么’烦恼的还是家长。到头来都是家长的情绪,与老师和孩子有什么关系呢?是家长的攀比造就和助长了这种风气。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难教育,回头看看我们自己的思想,这样焦虑功利的家长会教养出有主见的孩子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