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9月10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谁是神秘莫测的“技术员”

叶铁桥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9月10日   01 版)

    王志国因论文出现问题所引发的事件似乎就要落幕了——“是实验室的技术员捣的鬼!”王志国说,正是这个目前已经消失的技术员上下其手,不仅在论文中频频“一图多用”,而且别有用心地把这些情况抖搂给媒体和学术界,从而引得舆论哗然。急切之下,害怕资助受影响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心脏病研究所也不得不痛下杀手,对王志国作出了严厉处分。(9月9日《中国青年报》《王志国:论文事件“是有人在专门整我们”》)

    作为当事人,王志国的这番解释还颇有说服力。此解释一出,国内为他鸣不平的声音多起来了。有人还摆出了“阴谋论”,认为王志国近年来频频在国内申请基金获得头衔,领着加拿大的薪水为中国作贡献,由此引发了加拿大方面的不忿,遂授意小技术员做了小手脚,从而重创了这位著名科学家的清誉。

    笔者在采访此事件时,也一度觉得王志国的解释令人信服,只是抽离开情节,梗概却似曾相识——国内的一些事件中,最后归咎于“临时工”的还少吗?没想到在这次论文事件中,也会有这样一个可疑的技术员在捣鬼。

    按常理而言,这个技术员破坏实验,制作假的实验照片,王志国就应该到加拿大法院起诉这个技术员。就算没有惩处,将这个技术员揪出来接受学术委员会的调查,让自己恢复声誉也好。毕竟,王志国一直都在强调“我本着最高的科学标准来要求自己”,不应该置自己的科学声誉被践踏而不顾。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王志国不仅没有这样做,而且,他在接受采访中也不愿提及这个人的姓名和其他信息,说这属于大学和研究所保密范围的事,不能公开。

    由此出现了这样一种境况:根据王志国的解释,他除了管理不善外,全然是个受害者,而且被伤害得特别严重,这都是因为有一个别有用心的技术员在后面耍阴谋、做手脚。至于这个罪魁祸首究竟是怎么回事,第一,此人已经被勒令离开了研究所;第二,此人的信息必须保密。

    事情就此走入了死胡同,笔者不愿恶意揣测这位技术员是否存在,却也免不了好奇:这个技术员究竟为什么要当“余则成”,潜伏在王志国的实验室里好几年,先是悄悄地动手脚,埋下引线,俟论文发表,再亲手点燃炸药。此人何以如此老谋深算,到底安的什么心思?

    由于找不到这个技术员,真相暂时无法解开,笔者的好奇心也没法得到满足。令笔者遗憾的是,蒙特利尔大学心脏病研究所的报告里,也从没提到过这个技术员,所以,也许只能寄希望于这个技术员什么时候能像水门事件中的“深喉”一样,自动现身讲清原委了。

    然而,技术员之外,笔者却从加拿大一位教授那里了解到,根据加拿大的学术事件处理程序,按常规,在独立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出来以及研究所的处理决定作出之后,相关材料会让当事人亲自过目并签字。如果不同意,当事人有畅通的申诉渠道,实在不行还可以上法庭打官司。王志国所获得的独立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中,里面有“违反了科研的行为准则和偏离了科学研究人员应有的责任”等措辞较严厉的表述,如果爱惜声誉真如鸟儿爱惜羽毛一般,当事人也不大可能接受这种调查结论。

    这位教授还介绍,在加拿大,学术机构作出调查结论和处理决定后,当事人一般不会再多说什么,有了之前的认可,之后再说什么不仅不妥,而且也没有用。

    不过,毫无疑问,王志国解释正在起作用,至少在国内是这样。

    相关文章:

    王志国:论文事件“是有人在专门整我们”

加强师德修养 钻研教学业务 不断开拓创新
李长春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重要批示
谁是神秘莫测的“技术员”
物价“高位回落”预示什么
防范腐败官员外逃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本报采编人员给孩子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