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真姐,近来可好?大家都很怀念您的英语课。祝您教师节快乐!”9月10日,福建警察学院的大三学生林艺真收到了来自福建省屏南县岭下乡中学初三学生苏婷的问候短信。
21岁的林艺真只比她的“学生”苏婷大5岁。她们之间的“师生关系”缘于今年暑期的大学生支教活动。在闽东山区支教的日子里,在闽南侨乡长大的林艺真和其他20名志愿者一起,每天给孩子上课之余,还要自己劈柴、生火、做饭。
与校方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同,福建警察学院的21名学生开展支教完全是自费的。岭下中学校长甘少南告诉记者,往年暑假也有大学生来支教,但自掏腰包并且正儿八经地给孩子们上课的,这还是第一次。
岭下中学是一所位于边远贫困山区的初级中学,仅有三个年级六个班级、200多名学生,学校设施非常简陋。听警察学院一名教师说起岭下中学的窘况,该学院的几名学生就萌发了组建支教队的想法。从组织发起、准备策划到付诸实践,他们前后忙了5个多月。
支教的经费从哪来?“我们一开始想到社会上拉赞助。”支教队领队、当时读大二的安健莹介绍说,由于商家的要求过于苛刻,最终只好放弃。之后,他们还组织了募捐活动,但成效并不明显。
“我们坚定了支教的信念,即使自己花钱也要完成支教。”安健莹说,有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甚至还决定: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经费就从自己的生活费里节省。
暑假里,学校组织了道路交管执勤的社会实践,参与者有补贴。报名参加支教的同学对此积极响应,之后再把这些补贴“反哺”到支教经费里,用于日常生活、购买教学器材、后期总结等项目的支出。拼凑够8400元后,8月2日,支教大学生奔赴闽东山区。
“自费支教?”岭下中学校长甘少南起初难以置信。当确定这群大学生此行不是为了完成规定任务而是出于自愿后,校方连忙动员学生参加免费补习,还给志愿者在校内安排了住宿。
在费用紧张的情况下,支教困难重重。吃饭是首要问题。考虑到雇人做饭需要近千元,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做饭。于是,21人被分成4组,人人轮流当“炊事员”。由于这些大学生大多来自城市,之前几乎没下过厨房,加之农村煮饭用的是土灶,光是劈柴、生火就让他们很不习惯,饭煮得半生不熟是常事。
黄宝川同学负责管理财务。这名平日温柔大方的大二女生,在掌管支教资金方面可谓“精打细算”。为了让更多的钱花在教学上,她将支教队每天的伙食标准从已少得可怜的160元降至140元。“每天轮流,两人买菜、5人做饭,21人共4菜1汤……”
生活上“低标准”,工作上却“高要求”。这些大学生志愿者把孩子们分为初一、初二两个班,总共50多人。教学科目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外,还有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礼仪等14门拓展课程。由于孩子们求知欲强,志愿者有时甚至需要教3门课。
在支教的两周内,他们依然保留了警校的生活习惯。每天早上6点半,队员们早起集体跑操;上课时,警校风格的高台演讲、警察体育等内容也很吸引孩子。当热心的村民送来自家的蔬菜、水果时,队员们都婉言谢绝了。
像所有支教活动一样,大学生和山里的孩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前的晚会上,自费支教的故事感染全场,孩子们都哭了。临走时,村民们还燃放鞭炮为大学生志愿者送行。
“自费支教纯粹是因为大家有冲劲,对支教精神有所理解,凭的是对支教的热情和兴趣。梦想相同,才有缘相聚。”安健莹表示,尽管参与这次活动的一些同学将毕业离校,但我们会吸收一批新的志愿者把支教活动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