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9月18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九一八启示录

新华社记者 王玉山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9月18日   02 版)

    9月17日,辽宁省沈阳市,学生们踊跃参观“九一八”警示钟。CFP供图

    9月17日,辽宁省沈阳市,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排练。今年,沈阳“九一八”主题撞钟鸣警仪式将向全国转播,而且东北三省共鸣警报,警示后人铭记历史。
红一/CFP供图

    撩起空荡荡的左袖管,84岁的独臂老人孟淑珍说:“日本兵开枪打的……”

    1931年9月18日夜,秋风渐冷,家住沈阳北大营附近的孟淑珍一家突然被密集的枪炮声从梦中惊醒。日本军队要打过来的消息很快传开,孟淑珍的父亲带着一家老小,匆匆离家避难。

    “一出门,就遇到日本军队的机枪扫射,大姐当场被打死,我的左胳膊被打中……”刺骨的痛,连同那个滴血的夜,从此定格在当年只有4岁的孟淑珍的脑海里。天亮后,手术保住了她的性命,她却永远失去了左臂。

    80年来,独臂的苦与痛伴随了孟淑珍的一生。

    没有物质与精神的强大,国家就谈不上独立富强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始。

    而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和行动,在九一八事变半个多世纪前就已经开始。

    1874年进犯台湾、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并侵占台湾、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直至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日军的铁蹄频繁践踏中国的领土。

    有学者统计,日本近代史上发动的14次对外侵略战争中,其中有10次针对中国。

    打开世界地图,地图上的日本,只是一个狭长的岛国。九一八事变时,其国土面积还不到中国的3%。日本,为什么胆敢侵略比它大出30多倍的中国?

    中国不自辱,哪国能辱之?偌大的中国,早已是有国无防,有海无疆。

    闭关锁国,盲目自大,让中华民族付出了惨重代价——

    1900年,有着4.5亿人口的大清帝国,竟在占领北京的不到两万人的八国联军面前屈辱地低头。仅一个《辛丑条约》,就强迫清政府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按照当时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要赔10多年的时间。在旧中国,先后与22个国家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多达745个。

    军阀割据,政治腐败,让近代中国助长了侵略者的野心——

    中国军队在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中暴露出来的武器装备、组织指挥等全面落后的状况,在此后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家不和,外人欺”,无休止的军阀混战,国民党的派系斗争,内耗了中国国力,造成人心涣散。

    而此时的日本,明治维新后经济的发展为其对外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根深蒂固的民族思维侵略性十足。仅以武器为例,日本已能生产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先进重型武器,中国只能生产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

    冯玉祥在《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中回忆,蒋介石在南京的一次会议上讲:“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尽管进攻北大营的日本关东军曾遇到过东北军类似王铁汉团长这样的零星抵抗,可是,几个铁汉,撑不起将倾大厦。

    “落后就要挨打。经济不行,又没有信仰,更缺乏一种精神,使得日本对中国步步紧逼。”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副会长王学清说。

    挺立于危难之中的中国共产党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短短4个多月后,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时候!

    九一八事变的第3天,中国共产党就发表了抗日宣言;诞生不久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还面临着国民党军队重重“围剿”,杨靖宇、赵一曼等共产党人已被派往东北组织抗日斗争;中央红军长征前3个月,“抗日先遣队”红7军团突围北上……

    93岁的抗联老战士周淑珍老人至今还珍藏着当年参加抗联时的一张照片:三寸大小的黑白照片上,这个美丽清秀的女子,分明是一个淑女。

    周淑珍18岁参加抗联时,留了多年的长辫子,怎么也舍不得剪掉,可又没地方洗头,哭了一场后,剪了。

    “日本占领我们,说杀就杀,说砍就砍,不反抗能行吗?我们不想当亡国奴。”周淑珍至今见不得电视里日本兵的镜头,因为看了就来气。

    “日本侵占东北14年,你知道我们怎么过来的吗?牺牲容易,活着难。没法讲……”周淑珍至今记得,最饿的时候啃过山上的木头,最渴的时候喝过尿。  

    “在这场中华民族的抗战中,从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到思想、战略、路线方面的领导,都是按照中国共产党的路子走的。”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邢安臣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号召全民族团结起来抗日救国,反对不抵抗政策,成为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救亡图存的中流砥柱。”

    有了中流砥柱,一切爱国的力量同仇敌忾,凝聚成了反抗外来侵略的滚滚洪流。有了中流砥柱,中华民族在最危难中看到了希望!

    九一八事变后,18岁的钱伟长刚刚跨进清华大学校门,本来立志学中文的他为了改变国家落后面貌,毅然弃文从理。

    九一八事变后,2000多名学子从日本陆续回国,开展大规模的抗日救亡工作。此后,留欧美的中国学生也纷纷回国,共赴国难,形成了近代留学史上继辛亥革命之后第二次大规模归国高潮。

    正面战场:22个规模10万乃至上百万人的大会战,成功地阻止了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幻想。

    敌后战场:遍及19个省区的根据地,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令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在沈阳八一公园附近的家里,98岁的柳文老人尽管对一些往事记不太清楚,可每听到“九一八”这个词,老人就会轻轻地哼唱“九一八,九一八,在那个最悲惨的时候……”断断续续的歌声,令人动容。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下,正在北平东北大学读书的柳文与许多进步同学一道,发起了一二九爱国运动,呼吁团结抗日。那次,刚20出头的柳文被军警抓进监狱,关了33天,那是她一生中唯一的坐牢经历。

    出狱不久,柳文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奔赴延安。

    世界和平休戚与共

    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9年9月,德国法西斯进攻波兰,欧战爆发。而这时,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已进入了第8年。

    据统计,从1937年至1945年,盟国毙伤日军195万余人,其中中国战场毙伤133万余人,占日军伤亡人数的70%。日本投降时在华兵力约128万人,仅这一数字,就超过太平洋东南亚各战场日军的总和。

    甚至就在中国战区正处于最艰难的相持阶段时,中国依然动员10万精兵,组成远征军入缅作战。他们中,近一半倒在了缅北的山岳丛林中。

    “那是当时最为精锐的一支部队。”曾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史迪威总部联络参谋的王楚英曾回忆,刚刚入缅的远征军一个师在距仰光50公里的同古与日军交火,在没有空军支援的情况下,以集束手榴弹、汽油瓶与4倍于己的日军血战,顶住了日军12天猛攻,歼敌5000余人。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区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够避免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落后不仅仅意味着挨打

    这是两组触目惊心而又可耻的记录:

    九一八事变第二天,日本就占领并没收了沈阳边业银行。整个东三省官银号的16万斤黄金和200万斤现洋,全部被日军劫走。这些银行的附属事业也全部被日军没收。

    1931年到1945年,辽宁本溪80%的煤被日本人拉走。并且挖走的都是“金心”:低磷、低硫、低灰,是最好的煤。

    辽宁本溪湖老矿工郭金秀,9岁时随父亲被日本人从山东骗到本溪湖,亲眼目睹了日本掠夺资源的丑行:“日本人开采中国煤矿是破坏性的,就像我们有些人吃枣糕一样,只把中间的枣吃掉。”

    作为一个资源匮乏性国家,整个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对中国进行了世界侵略史上极为罕见的掠夺与破坏,掠夺钢铁3350万吨,煤5.86亿吨,粮食5.4亿吨,木材1亿立方米。中国仅直接经济损失一项,按1941年的黄金价格,就可购黄金7.3万余吨。

    落后就要挨打,然而,落后不仅仅意味着挨打。

    无论走多远的路,对于爱好和平并致力于维护和平的中华民族而言,九一八以及更远的历史带给今天和未来的启示,还有很多很多。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

九一八启示录
周小燕:“中国之莺”永远为人民歌唱
做好四道题助推“清网行动”
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感动宜昌
张俊兰:一次采访,一生奉献
海峡两岸行者重走丝绸之路
第七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举办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