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近日透露,我国将逐步扩大有偿使用国有土地的覆盖面。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表示,土地资源配置的最终目标是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提高土地供应和调控能力。(《京华时报》9月18日)
我国的土地供应方式,一是无偿划拨给使用单位,二是通过市场化手段,以招标、拍卖、挂牌三种方式有偿出让。土地管理法规定,5种建设用地可通过划拨取得:国家机关用地;军事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公益事业用地;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
从划拨用地的范围来看,无偿划拨的目的,是出于公益考虑。因为,这些单位,或者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或者提供国计民生所需要的重要产品,必须让他们正常发展,如果用市场化方式提供用地,他们承担的成本过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发展──他们有的不具备赢利能力,有的被约束赢利,只能以资源廉价使用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
然而,这种政策初衷,在土地无偿划拨范围所覆盖的单位,并非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单位的性质和角色已发生变化,原来不以赢利为目的,后来也逐渐变成逐利的主体。还有一些单位,本来国家赋予他们公益服务的职能,公众也指望他们能很好履行公益服务的职责,但是,他们忘记了这种身份,甚至屡屡做出与民争利的事来。比如一些垄断国企。
最近有新闻报道说,尽管国际油价处于低位,但国内三大石油巨头反而借中秋、国庆消费旺季的来临,试探性地提高成品油批发价:中石化广东地区柴油批发价全面上推60元/吨,中石油、中海油柴油批发价也每日小幅上涨。中国的垄断石油巨头总是跟涨不跟跌,已是屡受诟病,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说,他们是有理由要涨,没有理由创造理由也要涨。
在我国实行国有土地有偿出让前,只有行政划拨土地一种出让方式,而国企,是划拨土地的重要对象,很多国企依此获得了不少土地。后来土地有偿出让实行,石油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行业,三大巨头依然在土地划拨的政策中受惠。国家廉价给予土地资源的扶持,当然是为了增强他们的发展能力。然而,时至今天,石油巨头还需要这种扶持吗?近几年,他们不都是赚得盆满钵满,每年几百上千亿元的利润吗?这种情形不限于石油行业,电力等垄断行业也如此。
更让人不能接受的,一些国企还大举进军房地产,对高地价高房价推波助澜。这些靠国有划拨的土地构筑改制成本的国企,拥有不少土地资源,如果他们在房地产上兴风作浪,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加大房地产泡沫。这些无视中国经济的健康和稳定、无视百姓住房困难的行为,岂是承担了公益职能的国企能为的?
甘藏春表示,下一步将缩小划拨地范围,除军事、保障性住房、特殊用地可以继续划拨使用外,其他用地实行有偿使用。这意味着,以后能源、电力等行业以及学校、医院等设施使用土地,都要通过有偿方式出让。但这只是一个方向,具体工作还要逐步推行,没有一个时间表。而对垄断国企的土地出让方式,是亟须全面限制了。如果说,不同的行业停止土地划拨需要一个过程,那么,第一步,应在垄断国企先行。
谢昱航